乡村里的中国芍药峪原来有这么多不为人

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70102/5188934.html

芍药峪

毕玉孝

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是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纪录片电影《乡村里的中国》的拍摄地。该片导演、淄博籍著名摄影家焦波先生,于年2月4日立春,带领摄制组选择在杓峪村租下一间小屋,挂上“村儿电影社”的牌子,开始了正式拍摄。在拍摄过程中,焦波与“零经验”的四个小伙伴——最大的25岁,最小的15岁,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与村民朝夕相处,逐渐赢得了村民信任,使村民逐渐习惯了镜头的存在,有没有镜头还是一样的生活,而电影要的就是他们的本色演出和原生状态。拍摄历时个昼夜,细腻再现了一个乡村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家长里短……影片以一年四季为线索,充分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影片放映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获得国际国内十多个奖项,一度被称为“中国农村生活标本”。焦波来到杓峪村拍电影,帮助村里修了户户通水泥路,现在村头由影片里的农民主角杜深忠镌刻,杜庆言命名并撰文代表村民立起了石碑,以表对摄制组的感激之情。那条路取名为“新影路”,碑文是:“龙年伊始,嵗次壬辰,著名摄影家焦波先生,率中央新影摄制组,来我村拍摄纪录片,龙年村庄里的中国,历时载余,居茅屋,卧草舍,争晨曦,送晚月,搜真创,妙精品,喻世教化,点悟文明路也。得沂源县政府领导支持,筹资筑路,易村容貌,赐福于民,摆晴尘雨泞,脱冰滑雪阻,户通村联,出行方便幸福路也。众佑福泽,共议此为新影之路。旨欲凝口碑于石,碑刻石记铭,流芳百世。杓峪村全体村民立嵗次癸巳龙年阳春月谷雨时节。”杓峪村名的由来,据村里有人说,很早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种芍药,其中有一棵,占地面积有一分多地,铺铺展展,花开艳丽,所以此地人称“芍药峪”;又据该村张氏谱碑记载,这里原名叫“勺峪”,是以尹家崮、马头崮、兴云山三面环山,山峪肚子大,峪口小,形似勺子状,因此得名“勺峪”,本人认为后者称谓的来源可信度较大。中国是农业大国,焦波老家就在淄博的博山区农村,但他为什么会选择在沂源县中庄镇的杓峪村拍摄电影?除了“近处无风景”、在家门口拍摄不一定方便的因素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杓峪村村口发现一通明崇祯十一年重修龙王堂的石碑,或许还有一种答案。原来这里,不只是现在朴实无华、山明水秀、胜似桃园,而是在明代以前就建有四处庙宇,竟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古碑碑文开头一行是“大明国山东青州府莒州沂水县沂源乡马泉社杓峪庄”字样。这行字信息量巨大,一是说明在明代这里就已经叫做杓峪村了;二是证明在明代这里竟然属于“沂源乡”,明代就有“沂源”的称谓了,都说“沂源”建县晚,沂源县的称谓来自年建县之初,看来古人给地方命名比我们原以为的要早得多。碑文记,因“启圣堂”毁坏,众人计议於宅东吉处“后有玄武,前有珠雀,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后座名山,南有凤凰山,东有兴云山,西有大河,四海俱喜。”据村里90余岁高龄的杜怀介绍,杓峪村在文革前原有数通碑碣记载,龙王堂原称“启圣堂”,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时称“龙王堂”,到了清代再次重修,又称谓“五神堂”了。现只剩“重修龙王堂”此碑了。五神堂规模较大,占地一亩多,庙内有两进院落,直到文革期间被毁。院内曾有一棵树冠占地面积半亩多的赤松树,树干高6米左右,用十二蹬的木梯才钩到树枝,年大跃进期间砍伐,就地解板,树干直径1.7米左右,树枝木板50公分宽,用作了县礼堂建筑。五神堂就坐落在杓峪村被称作园寨山之阳的山根处,山上早期有三座圆形石头围成的山寨,寨内有人居住的房屋,这就是所说的“后有玄武”。五神堂的前面就是凤凰山,也叫叫鸡冠山,因山形像鸡冠,山上柏树茂密,曾经有一棵大柏树,锯倒后,躺在树墩头上,两头不露人,可以想见到底有多粗!现还有一株古柏,成为沂源县古名树之一。鸡冠山东边称作兴云山,这里就是石碑上所说的“前有珠雀”。村右边有尹家崮和马头崮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沟,河的源头就在马头崮山顶,水流从这里经过这便是是碑文所说的“大河”。传说在马头崮上有一头黑金牛,在夜深人静的五更时辰,从山上来到山下喝足水后,打个转,又回到山上,这金牛打转的地方叫“野栏峪”,对面叫“牛栏子,牛栏子和野栏峪中间的河沟“牛汪峪”。后来南蛮子在野栏峪里挖金牛,破了风水,金牛跑到金星头,金牛的屎尿便成了金矿,再后来有好多人来金星头淘金,人们为了让金牛再回到老家,专门修建了一座桥叫“金牛桥”。现金牛桥依然保存完好。这就是石碑上所说“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杓峪村除了曾建有五神堂之外,到了宋元时代以后陆续还曾建有尼姑庵、道士庵、泉水峪庵。据说建造这些庙宇时用的砖瓦,就在野栏峪烧制的,现在杓峪村虽然庙宇遗迹颓废,但仍然可以找到砖瓦碎块。焦波选择杓峪村拍摄电影《乡村里的中国》,我想与这里始终都是一方钟灵毓秀的故土有关。正是这样的乡村,记录了我们乡人的辛酸苦辣,是最宜安放乡愁的地方。

作者简介:毕玉孝,网名新果,沂源县中庄镇大沟村人,干过林果站,助理农艺师,曾获第二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沂源文艺最佳专栏作品奖,喜欢民间文学并随手记录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人和事。

来源:沂源文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04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