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炼回家乡

308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2/5924243.html

回家乡

林永炼

去年,梅梅第一次回家乡。

梅梅的家乡在岭东一个小山村,从市里回去,坐高铁后,又要乘坐公共汽车,到一个农场下车后,再搭三轮摩托车才到村里,转几种车,花几个小时,有点麻烦。可梅梅觉得非常新奇,她是第一次坐高铁,爸爸买高铁票,因是过路车,买到的是软卧铺,价钱和普通硬座一样。爸爸说梅梅运气好,他坐过很多次火车,却从未坐过软卧,梅梅第一次坐就享受了。

回老家那辆公共汽车挺有意思,没有空调,没有语音报站,一路上只要有人挥手,就停下。车上没有自动投币和刷卡,有人卖票,车厢里人多,梅梅是从始点站到终点站,有座位。第一次坐这样的车,虽然透不过气有点难受,但梅梅觉得有趣,有作文题材了。老师布置作文题,《第一次……》一路上就有很多题材可写。

到了村里,都是旧的平房,只有几栋不高的新楼。爸爸说,这些楼是人们外出打工后回来建的。

梅梅老家在村里面,很多人都在外面建新房子,爸爸觉得全家都在外面,不会再回来,就没有建新房。平时爸爸少回来,一般都是村里有红白喜事才回来。

红喜事很多人到县城或镇里餐厅摆酒,主人会给远路的人安排旅馆住。白事不一样,在村里办,很多外出回来的人有小车,做完事即走,或到县城住。梅梅爸爸回来时,就在老家住。

去年,爸爸第一次带梅梅回家乡,让她体验体验农村的生活。

回来第二天,爸爸带梅梅去看二叔公,二叔公儿子出外打工,在村外建一座房,只建一半就停下,得等有钱继续建。二叔公一人住老屋,在村里最偏的地方。去他家,要进树林,经过一条小水沟,水不深,放些石头和石板、砖头,踏着这些才能过去,水清又不急,可看到一些小鱼小虾。梅梅觉得特别好玩,反复过了几次,趁爸爸没有看见,还脱掉鞋赤脚下水,水慢慢流过去,多舒服啊。

二叔公的屋子很小,墙是泥砖砌的,屋顶是稻草盖的,阴凉。屋里只放着一张木桌和四张木椅。让梅梅新奇的是,二叔公睡的床在屋外,有屋顶的,梅梅不懂,二叔公解释说那叫“看番薯寮”。过去,夜间怕野猪等偷吃番薯,在番薯园里中搭一个草寮,有脚有顶,中间铺上铺板草席,晚上,生产队派人轮流去睡。二叔公是个怀旧的人,重新做了这些东西。

梅梅感到有意思的是二叔公卫生间,爸爸说不叫卫生间,准确说叫“屎学”(当地方言土语)。这种东西现在几乎绝迹,是一间用土角垒成的小屋子,在地里挖一个坑,放下水,上面架上木条,留个空隙,人蹲在木板上,大小便从空隙处落下。

梅梅看到这些,就赖着不走了。她说要睡二叔公的床,要在“屎学”大小便。

二叔公同意留下梅梅,让她好奇好奇。

本来是计划回来三天的,梅梅不想走,就在村里住了一周,才依依不舍离开。

临走时,梅梅对二叔公说,明年她还要再回来。

二叔公回答,好的,明年等着你再回来。

自从家乡回到城里后,梅梅总想起一些有趣的事,想二叔公家小河的石头、小鱼,想起那有屋顶的门床,想起晚上的蛙声和早上的鸟叫声,想起那个大便落在坑里的咚咚声……

春节前,梅梅爸爸给二叔公一笔钱,叫他该怎么用就用,需要时再说。爷爷死得早,梅梅爸爸读书都是二叔公供的,现在经济好了,爸爸知道报恩。

一年过去了。今年,放暑假第二天,梅梅就回家乡了。

爸爸最近买了一辆小车,梅梅是坐爸爸的车回去的。一路上,挺无聊,车里就她和爸爸,和高铁不一样,高铁人多,可看到很多小朋友。

到了村里,梅梅跟爸爸去二叔公家,走了一段路,梅梅说走错了。去二叔公家过树林后,要过小水沟,梅梅今年带来一些网袋准备来捞鱼虾呢,可现在是过一条不宽的水泥桥。

爸爸也觉得奇怪,回来前,通了电话,二叔说要给一个惊喜,他问什么?二叔说回来就知道了。是不是建了一条小水泥桥呢?

进入二叔公家,梅梅说要拉尿,二叔公带着去,原来的“屎学”不见了,变成一间小屋,里面装着一个梅梅每天所看到,和家里款式一样的座厕。梅梅问原来的哪里去了,二叔公说,拆了,听说你今年要回来,改成这样了。

梅梅不想尿了。

梅梅还发现,二叔的屋里放着一张单人床,那个“看番薯寮”也不见了,地面种着菜。

去年喜欢的东西都不见,梅梅哭着要回城里了,二叔公说怎么一回来就要走呢,这些都是为你而做的啊!

原来,二叔公收了梅梅爸爸的钱后,为了让梅梅回来过得舒服,将那些老东西换了,本想给他们一个惊喜,没有想到梅梅却闹着要走,二叔公真是不解。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简介

林永炼,年生,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儿童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文学报》《小说月刊》等,被《小说选刊》《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格言》《少年文摘》等多家刊物转载。作品得过全国奖,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故事等集子。

其儿童文学作品在《故事会》《故事家》《今古传奇故事版》《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小星星》《小学生故事》《中学生故事》等报刊发表近百篇。入选《感动中学生的个长辈》《启发中学生生活的80个故事》《年度中学生最喜欢的锐利小小说》等集子。

名家品题

雷同让家乡消失

—点评《回家乡》

文|张锦江

平常的题材,要写出不平常来,这需要好的构思与入角点,也就是说,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或物中,存在着用一种独特的目光,才能发现闪光的点。

《回故乡》就是这样一篇微型小说。就是一篇以小见大,以常见异,以凡而不俗的作品。

作品以一个城里的小女孩梅梅两次回故乡的不同的视角,写所见故乡的变化,引起小女孩梅梅的心灵冲击,从新奇、欣喜、念想到失落、懊丧、失望的心理过程。作品把两次回乡小女孩梅梅的心理纠结,对照着、相衬着、撞击着来写,产生了新颖的理念与内涵。看看小女孩第一次回乡,满眼是新奇、满眼是欣喜、满眼是有趣:二叔公住的老屋,要踩着石头、石板,经过一条小水沟。水清又不急,可见到一些小鱼小虾。梅梅还脱掉鞋赤脚下水,水慢慢流过去,多舒服啊。二叔公老屋,屋顶是稻草的,阴凉。屋外,还盖有“看番薯寮”,这是一种有脚有顶,铺板草席,夜间防野猪吃番薯的草寮。还有用土角垒成的小屋子“屎学”,供大小便用的……梅梅在二叔公屋子里住了一周,回城后总是念想着自己的充满诱惑奇趣的故乡,那里的小河、石头、小鱼、草屋、蛙声、鸟啼还有大便落在“屎学”坑里的咚咚声……可是,第二年再次回故乡,梅梅以前看到的这一切都消失了,小河上架起了小水泥桥,“屎学”不见了,改建成城里的座厕,“看番薯寮”不见了,地里种着菜……梅梅所喜欢的故乡突然不见了。这种心理的冲突,产生了戏剧的效果显然存在着的,梅梅哭了,闹着马上要回城了。

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让人产生一些现实的联想,许多城乡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都在追求、模仿、攀比新城市化,而造出了许多雷同的乡镇,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可谓“雷同让故乡消失”呀!无疑,这篇作品有它的现实意义。它对人们的教益是,不能一味地跟风,要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创建富有独特个性的新城新镇新乡来,既保留故乡原有的风韵,又有现代特色,这是唯一能走的路。

略感不足的是,主要人物梅梅形象还嫌单薄,人物性格不够丰满,另外,主要细节的描写还稍粗糙、简单。这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张锦江,著名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创作以海洋小说称著,被誉为“蓝色作家”。近年来创作散文,被评论界称为“学者散文”。领衔主编、主创的12本长卷系列《新说山海经》开创了“中国新神话小说”之先。《白鹿记》翻译成意大利文、马来文。《一个站着死的男孩》翻译成希腊文。论文《中国童话四十年》翻译成日文。

主要代表作品有:《张锦江文集》(五卷本),长篇小说《海王》,中篇小说集《海蛇》《海葬》《沉船之谜》,纪实小说集《飞虱》,报告文学集《海赐》,散文三部曲前两卷《人梦》《人界》。儿童文学童心书系列:《海上奇遇记》《一个站着死的男孩》《三色蝴蝶在飞》。美学理论专著《童话美学》与儿童文学理论集《儿童文学论评》《儿童文学絮语》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0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