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昨日的美好

  一方水土,一门方言。
  方言曾经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存在。
  在古代,一个行政区域一旦形成,就是一个无形的城池,庇护里面的百姓。而方言,滚雪球一般,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其间不断生长扩大,游走于每个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之间。不管是渔民、农夫,还是士人、商贾,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方言是他们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这种环境下,方言没有任何的天敌,一点一滴地吮吸着各式各样的新词汇,有滋有润地生长。
  方言曾经是一种触摸不得的力量。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对方偶然吐出一句家乡的方言、或是带着家乡方言的口音,你被触动的神经便迅速化作一种扑向对方的冲动。在他乡,遇同乡,两眼泪汪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与欣喜。有多少身在异乡的陌生人,因为方言,互帮互助;因为方言,抱团抵御孤独。方言,看似虚无的东西,却又是多么实在。
  然而,不如昨、不如炬,如今的方言,已经被压榨成无汁的溃烂果皮。
  当你想开口用方言说句家乡话,却发现已经因为这几年的“请讲普通话”,而蜕变成一个身上没有家乡气味的人。
  再过若干年,你到了大城市,或者出了国,你也许会希望你的孩子最好能说普通话,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在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有几个老先生,嗑着瓜子,操着纯正的方言,回顾他们的一生……
  也许再过几十年,那时的小学生已经无法很好地理解“方言”这个词,而我们的方言也会被渐渐地忽视。
  就这样,在“请讲普通话”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各地的方言渐行渐远,缓缓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正如江山方言,作为方言界的一朵奇葩,同样地失去了它本拥有的地位,日渐走下坡路。
  谁能想象,一名江山医生用江山方言成功解读了黄帝内经中一段令人费解的话?多少人了解,把江山方言运用在学习古汉语中会轻松许多?谁能估量,这一门古汉语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有多大?
  粤语能以歌的形式,为世人传唱。然而其他成百上千种的方言呢?不为教,何以传?不为传,何以存?不为存,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又如何能得以保证?
  退一万步说,我们赞同普及普通话,但方言也不能丢。
  一个孩子,便是一个潜力股,他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多种语言的熏陶。况且,方言就活在我们的周围,易捕捉、易存储、易运用。不主动让孩子去接触、学习方言,实在是智力上的浪费。
  方言日渐式微,后继需有人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26.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