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文/李晓斌
捂在狭长山冲里的一个寨子,活脱脱像只布袋儿,布袋的口子被天地的大手捏住了,惟一一条缘溪而行的山路通向大山的深处。“人随沙岸向江村”,路的尽头便是这个名叫“江山”的村子。
江山村隶属莲花县坊楼镇,山清水秀,百来户五百来人。在罗霄山脉莽莽群山之中,江山比秋夜浩瀚星空一粒最遥远的星星还要小。
早晨,太阳从旋枫岩艰难地爬上坡;傍晚,却有磁铁相吸似地坠入西边的桃陂、摇篮寨。日出与日落之所似乎仅一箭之遥。山窝里隐藏得极深的小寨子,实在是偏僻得不能再偏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知道江山村,是因为这些年喝的纯净水叫“江山龙泉”,是那里生产的。朋友说,江山一把好水,清澈透亮,值得去看看。心里惦记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年初秋,我们几个喜欢摄影写作的朋友,终于一起驱车去了一趟江山。
从县城出发,沿国道至坊楼向东折入沿背,再向北溯江而上。一路青山夹道,峰回路转。突然,一山截断如天门中开,便是入村之咽喉。只见岩石叠垒,森然壁立,如神龟抬头。崖下杂树翠竹,其景甚幽。从车窗内望去,秀丽开阔的山村扑向眼帘。林茂畦绿,水流如镜,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听同车的胡老师介绍,江山村原来叫着“浆山”,因为此地山高崖陡,从石头缝里尽流一些铁绣似的石浆水出来而得名。别看江山十分偏僻,古时候还是个沟通吴楚的驿道。毛委员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就经过江山冲。由于时常有兵匪掠夺,这支红军部队路过时,饱尝了走兵之苦的群众都躲到山上去了。
江山虽然山清水秀,生息极佳,但百姓生活原先非常穷。在深深的炭井下,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将一箕箕的煤炭拖上来,自己却烧不起,只能捡些山上的毛柴烧火做饭。
哦,昔日的江山,徒有桃花源般的村居环境,却并非人间仙境呵!
是呵,千百年来踏破铁鞋的殷殷追寻,依然是“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千百年来上下求索的苦苦追问,还是“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源毕竟是文人的虚构,在过去只能是子虚乌有的东方乌托邦。
直到今天,也只有在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太平盛世,中华民族向往了几千年的桃花源才成为了光辉灿烂的现实。
一路山光水色,一路村舍掩映,我们所游历的江山村正是陶令笔下美丽和谐的桃花源了。
满目青翠的江山村,松杉蓊郁,竹林繁茂,远处的烟岚恰似泼洒了浓得欲流的墨绿。不少山林还是原生态的,古树扎根在岩缝里,甚至挺立于江水中。一个建村近五百年的寨子,植被还保护得这么好,可见江山人的环境意识极强。他们在潇江上游拦河筑坝,让涧水爬上了坡。一流晶莹的溪水绕村而过,灌过田浣过衣,依旧澄亮得藏不住一沟的卵石游鱼。依山傍水,他们建起农家院落,点缀竹木花草、亭台水池,装扮三角花园。有山有水、优美富庶、绿色洁净的江山,就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公园。村民们废弃了祖祖辈辈攀爬的羊肠古道,凿山取石,修筑了村公路,沿路还安装了照明灯,种上了绿化树。村里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阅览室,真个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最近,在县里的一个摄影作品展上,我又看到江山的美景。短短不到一年,江山村又变了,变得更加靓丽秀美。“江山如此多娇”,江山人自豪地把伟人的词刻在村口的石头上。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w/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