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作协ldquo抗疫rdquo
1、决不退缩
艰辛
大年初二早晨,阴冷的天气和可怕的疫情,并没让浙江省江山市坛石镇五圳村的党员们退缩。听到村里大喇叭的报名通知时,王恕奎第一个赶到村部,要求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望着眼前这位瘦小而背微驼且面容蜡黄的老者,村支书王日友劝道:
“老王,你的身体都这样了,这次就不用参加了。”
王恕奎立马生气了:“我不是好好的吗?你别瞧不起人!”
王恕奎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退休军人、有3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以来都是村里的先锋模范,可是半年前他被查出得了食道癌,但他的意志没有消沉,与时间赛跑,总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谁也拦不住他。
王日友只好同意了:“老王,村里的疫情防控重要,可你的身体也同样重要。你就到你联系的农户家做宣传发动工作吧。”
王恕奎乐呵呵地说:“行!我这就去。”
王恕奎领来红袖章戴在袖子上,然后拿着宣传资料就走了。从此,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能看见这位瘦小微驼、戴着口罩和红袖章的老人在村里穿梭的身影。
随着疫情的严重局势,月3日,村口设了卡。这时,王恕奎又来到村口卡点,向正在值勤的王日友要求到卡点值班。王日友非常为难,好心地劝他:“卡点的早晚值班时间起码要10小时,而且村口冷风特别大,你哪吃得消?不行!”
王恕奎语气铿锵有力:“我的骨子里流淌着党员和军人的双重血液,这个时候,我怎能退缩?!”
“不行啊,老王,万一你冻坏了,我怎么向你家人交待呀?”王日友依然顾虑重重,他心生一计,“假如你老婆同意,我也同意。”一旁的村干部也竭力劝他。
“这是我的事,她管不着。”来之前,王恕奎就为到村卡点值勤的事与老婆曾银花吵了一架,他的女儿小王也坚决站在母亲的一边,极力地劝父亲。
俩人正僵持着,曾银花母女匆匆赶来了。“我知道你跑这里来了!”曾银花把满肚子怨气都往王恕奎身上撒:“你真不要命了,都得癌了还要逞能!你再有个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办?快回去!”
可是瘦小微驼的王恕奎却像棵不老松岿然不动,他像一名英勇顽强的战士,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他冲锋向前的步伐!
就这样,王恕奎穿上了执勤的红马褂,站在村入口的卡点上,一丝不苟地对拦下来往所有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询问和记录后放行。
(素材来自周耕新闻)
、变身
唐晋枫
蔡华军,小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卓医疗公司董事长。江山市十届政协委员,江山市杭州商会副会长,江山市上余镇商会会长。
用万人空巷、星月孤独来形容鼠年,不过分,把家当成宅训营、风景区,很奢侈。可对蔡华军来说,他不能宅,也宅不了。利他的细胞,驱使他要做点什么,行业的素养,指示他该做点什么,而作为江山儿女,他觉得必须做点什么。
于是,从大年初四开始,他变身老总、采购员、调度员、搬运工、快递哥等角色,展开非一线抗疫助力活动。
初四,召集值守工人连夜封闭开工,赶制手掌式血压仪台,C指夹式血氧仪99个,医院专用伟伦PRO耳温仪,韩国KF94家用型口罩套,原价配医院。
此后,秒选家乡,和江山市政府领导热线联系,先后调配到个额温仪,分别发送江山市教育局,江山市工商联,上余镇人民政府,新塘边镇人民政府,四都镇人民政府;随后,又调配0套防护口罩和防护服,分别发送上余镇人民政府、上余镇商会会员单位。与此同时,还主动给乡里乡亲配送必备的防护用品。而当温州告急的时候,他急调套医用物资,专送温州。
这些物资,在一罩难求的当下,犹如久旱甘霖,显得弥足珍贵。也正因为如此,他几度婉拒或减量老客户的求助诉求,保障家乡急需。
况且,区域严控、此路不通,一出小区,必须出示5证,打包托运,前后分成3批,运送回乡的途中,没有市政府证明一律免过。
隐藏在这组阿拉伯数字后面的故事,非亲身经历而不足为人道。
曾有记者问:你有统计过调配了多少套防护物资吗?他答:我还在继续。
3、全家齐上阵助力抗疫情
——“教师世家”姜金敖一家人的抗疫故事
祝新源
在江山,有一个教师世家,两代人有5名教师,4名共产党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他们全家齐上阵,助力抗疫情,留下了一段抗疫佳话。
这就是姜金敖家庭。作为第一代教育人的姜金敖、姜兰花夫妇,已退休多年,姜金敖现为退协贺村镇吴村片负责人。儿子姜煌辉、儿媳周丽蓝和女儿姜黎霞为第二代教育人,姜煌辉现为峡口小学副校长,主持峡口二小工作。
“请问您今天有没有出门……”早上,老党员姜金敖戴着老花眼镜,挨个打电话给分会的60余名退休老师,询问他们的动向和健康情况,尔后认真填写报表上报。这种情形,每隔几天就要重复一次。为了不漏报错报,他和每位退休老师约定,凡有情况变化及时联系。
妻子姜兰花为了不让丈夫分心,包揽了家里的家务,还要负责三个外甥(女)和孙女的作业辅导,被家人称为“得力的后勤保障员”。
儿子姜煌辉家住西门小区,他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社区党员防疫值守的人员,月1日便开始在社区值勤,协助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为党员的儿媳周丽蓝也不甘落后,月1日在学校值班,第二天便来到社区报到,和丈夫一起风里来雨里去。他们服从社区的工作安排,哪里有需要就去那里,最长的一天他们从早上8点坚持到晚上8点。周丽蓝说:“那几个雨天,路口风大天冷,我戴着口罩嘴唇都裂开了。”
姜煌辉夫妇在值守岗上,总是劝导小区居民多居家少出门,有事出门戴口罩勿交谈。看到未带口罩的老人,便将四处求助购买的备用口罩和后来社区配发的口罩送给他们;有一户人家要为生孩子住院的儿媳送饭,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每天叮嘱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遇到坚持工作的快递和外卖小哥,趁他们等待顾客的空隙时间,拿起消毒液给小哥们喷洒消毒,这些暖心的举动收获大家的感谢。
女儿姜黎霞是城南小学的教师,去年丈夫不幸因脑溢血过世,留下了一岁多的儿子和读高二的女儿。在疫情面前,她强压心中的悲痛,把两个孩子送到外公外婆家,积极参加乌木山社区防控工作,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当所值守的隔离家庭中有人过生日无法出行时,她便热情地代其购买生日蛋糕。
除参加社区值岗外,身为学校负责人的姜煌辉和担任凤林小学党建联络员的周丽蓝,还要兼顾所在学校的信息统计、审核、上报等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地上传下达,他们每天都把电脑搬到了防控岗,有紧急任务的时候,便会一边值岗一边统计审核学校数据。到目前为止,两人所负责的相关数据都按时上报,从未拖延。
当他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后,还要通过视频连线,辅导在爷爷奶奶家的大女儿作业,和在外公外婆家的小女儿进行亲子沟通。
每天,面对近乎无人的大街,匆匆而过的行人,特别是严峻的疫情,他们也难免有所顾虑,万一自己在防控过程中被感染了怎么办?为此,姜煌辉夫妇还专门用纸条写下了个人的银行账号密码放在抽屉里,以防万一。但他们把这些担忧和恐惧放在心底,每天坚守在岗位上。“大难面前,身为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别人,就是保护自己。”这是姜金敖一家人的共同心声。
“春寒料峭风如妖,我若没膘就要飘,来往小哥消消毒,别被疫情闪了腰。”“一岗双责两头忙,路遇裸脸赠余粮,出入登记严消毒,劝回闲逛老大娘。”这些打油诗既是他们防疫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