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小城往事回首80年代至21世纪的
回眸“江山往事”,喜看“今日江山”;解读流金岁月,感悟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精心准备,一起回忆。
我们先看一组老照片
80年代初,我市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江山的群众体育活动也篷勃开展,当时曾举办过一次环城长跑赛。比赛结果严善井获第一名,江小根获第二名。后来就再没有举办第二届。图为当时比赛情景。
80年代的江山皮件厂
江山皮件厂厂址在市区下平棋,是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省皮塑公司皮件定点厂,前身为城关皮革生产合作社,于年建厂,年开始生产猪皮箱。到年发展为制革与皮件两个厂,厂区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职工有人,固定资产原值54万元,主要产品有皮箱、皮手套、皮包等,还生产山羊皮服装使用“律菲特”商标,除销国内外,还远销亚洲、欧州及大洋洲的10多个国家。当时的产值达万元,实现利润11.1万元。图为当时生产情景。
80年代学雷锋活动
80年代,江山与全国各地一样,每年到3、4、5月期间,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团体的团组织总要发动团员、青年上街设点为群众义务修理家电和自行车或理发、医疗咨询等内容较多,他们各尽所能,以示学雷锋做好事见行动,有几年整条解放路有几十个团组织,甚至驻军也参与活动设义务服务点,当时这种活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与好评。图为其中一次的实况。
江山最早的出租车
记得江山有出租车大概是在90年代,至今已有10多年时间,当时是一种黄色小面包车,人们叫它“黄面的”,后来加进一部分紫蓝色“面的”。“面的”问世是与跑农村的中巴车同步,也与江山经济建设发展有密切关系。对百姓以车代步确实方便、便宜,招手即停,一次只要一、二块钱,比人力三轮车贵不了多少,速度比三轮车快。可是“黄面的”的行驶年数不长,后来很快就被出租轿车所代替。图为当时纪录下来的“面的”及评选文明车的情景。
80年代的江山城南工业区
江山市城南工业区建立于年。是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增进对外交流,大力兴办技术密集型、出口创汇型项目的历史形势要求下,利用原有驻军的营房建立起市政府直接管理职能的机构。城南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当时只有占地7.1平方公里,初期厂家不多,但交通便利离城较近,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因此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快发展成后来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图为当时城南工业区景象。
大峦口乡通车
年12月,峡口至大峦口乡公路通车,这是进入廿七都四个山区乡的第一关,当天举行了通车仪式。图为通车时的情景。
80年代初的江山解放路粮站
大溪滩公路大桥通车至今还屹立的哦
位于江山县大溪滩乡大溪滩村西头,跨越江山港的大溪滩公路大桥,自年7月动工,于年9月建成通车。总投资41万多元,其中群众集资8万多元。通车这天,县委书记与县长都光临剪彩。桥上桥下围观群众人山人海。通车仪式搞得非常热闹。
那时候的老虎山下面是这样的
年:解放路
七十年代的解放路分北南两段,北段称大街南段称上门头街,全长多米宽9米,民国24年改称中正路,解放后改称解放路,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拓宽多米长25米至30米宽,浇筑水泥路面,后来逐段延伸至今。这幅图片是在年10月庆祝粉碎“四人邦”游行时拍摄,当时两边店面都是砖木结构楼房,只有新华书店是钢筋水泥新式楼房。图片右下角是当时江山最大的饮食店“日新饭店”。
对比一下现在的江山
彩虹照碧波
江山新火车站
奥运火炬到江山
山海协作园
江山电影城
金陵大酒店
江山中学
祝愿江山明天更美好!
如果你就觉得好,请转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