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年—年),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
赵翼于乾隆十五年(年)中举。乾隆十九年(年),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六年(年),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嘉庆十五年(年),赴鹿鸣宴,赏三品顶戴。嘉庆十九年(年),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赵翼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西盖赵氏族谱·学亮公派北岸分支世表》:“(赵翼)行一。字云松,号瓯北。初名怜。庠生。乾隆庚午科顺天举人。考补礼部义学教习。甲戌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辛巳恩科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散官一等第二名。京察一等,记名本衙门撰文。历充方略馆纂修官,《通璧辑览》纂修官,壬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癸未会试同考官,乙酉科顺天武乡试主考官,丙戌会试同考官。历任广西镇安府知府,广东广州府知府,贵州分巡贵西威宁等处兵备道。诘授中宪大夫。嘉庆庚午科重赴鹿鸣筵宴,赏给三品顶戴。雍正五年丁未十月二十二日寅时生,嘉庆十九年甲戌四月十七日申时卒,寿八十八。……始居北岸。”
赵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为官儒林郎,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的父亲赵惟宽,字子容,以设塾授业为生。赵翼自六岁起,即随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乾隆六年(年)他的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大户家教书时去世。赵翼孤苦伶仃,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留他继承父业,继续教书。当时他仅15岁。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
乾隆十四年(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三十六卷。该书后来在乾隆三十五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又考中明通榜。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
乾隆二十一年(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
乾隆二十六年(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担任方略馆纂修官撰文,修《通鉴辑览》。京察一等后,记名以备用为道员知府。乾隆二十七年(年),在顺天府乡试任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年),赵翼出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年(年),出任顺天武举主考官。
乾隆三十一年(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到任后,他视察全境。当时因购马补济滇军,有关部门改用大筐代替旧小筐收敛粮食。百姓怨声载道。赵翼允许改回旧筐纳粮,改变了常平仓谷出轻入重的弊端。同时对横征暴敛的监仓奴和书吏严加惩处,制定了各种利民的改革措施。镇安百姓感激涕零。后奉特旨,赴滇筹划与缅甸的战事。乾隆三十四年(年),重返广西镇安府原任。
乾隆三十五年(年),调守广州知府。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乾隆三十六年,经调部引见,赵翼任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员,任上,他查处两铅厂谋私利造成亏空的大小官员。改任贵西道经历,他又除掉短缺工资运费的多种弊端。
乾隆三十七年,上司知道他在云南参予过缅甸之役的军务,略次建功之际,在广州平海盗处理的谳大狱旧案事发,赵翼受弹劾被交部议而降级。乾隆三十八年,奉旨被吏部引见时,他以老母年事高为由,告假回乡,不再复出为官,朝廷准允辞官。
乾隆四十五年(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请赵翼入幕商研。赵翼出谋划策,指出:靠省钱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费用,给足军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钱。台湾林爽文起义因而被镇压平息。李侍尧奏明皇上,想要启用赵翼。赵翼坚决辞官,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江右三大家”。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亦为“毘陵七子”之一。赵翼与袁枚、张问陶(船山)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诗话》十二卷。
嘉庆十五年(年),重赴鹿鸣宴,赐三品冠服。
嘉庆十九年(年)卒,享年八十六。
孙星衍《皇清诘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贵州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鸣筵宴晋加三品顶戴赵欧北府君墓志铭》:“嘉庆廿年秋九月,赵氏廷英昆仲等来金陵,乞撰其尊甫欧北先生墓志。……廷英等以二十年十一月五日葬先生于马迹山丁太恭人之昭穴,附以程恭人。先葬刘恭人于下程桥,已四十余年,以遗命不复迁树。”
《西盖赵氏族谱》卷八《祠墓志马迹山祖坟》:“诘授中宪大夫贵州贵西兵备道瓯北府君穴在马迹山东金丑湾丁氏太恭人墓左侧,系迎春乡十七都九图严字一千一百四十七号。”
文学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独具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著作 赵翼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记》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四史就达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多种,工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年方完成。成书时他已经是七旬老翁了。《廿二史札记》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徐世昌:自袁、蒋、赵三家同起,举世风靡,诗体一变,为讲格律者所集矢。云崧诗最繁富,才雄学博,不屑寄人篱下;而庄谐杂进,驰骋不羁,滋人口实。然其经意之作,大抵洞达真切,蔚然深厚。集中论诗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言出东坡,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其实论过高,后学未易遵。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古疏后渐密,不切者为陈。譬如垩驾马,将越而适秦。灞沪终南景,何与西湖春。是知兴会超,亦贵肌理亲。作诗必此诗,乃知真诗人。此篇见生平宗旨:曰新,曰切,曰肌理,故非徒矜浮夸藻丽者所能效颦耳。(《晚晴簃诗话》)
丁宝桢:考据之学,自我朝诸大儒出而既精且备。盖自亭林先生为之倡,而后之踵起者,或卒毕生之精力专攻一经,或集群书之粹美博究一艺。大抵皆大含众有,细人无间。若阎、若朱、若纪、若钱诸先生,虽起郑、孔于今日,亦不能不畏后贤矣。其余诸贤指不胜偻。独瓯北赵先生长于史学,著《廿二史札记》及《丛考杂记》等七种。向时江南刻有全集,海内承学之士奉之。(《重刻瓯北全集序》)
梁启超:①乾嘉以还,考证学统一学界,其洪波自不得不及于史,则有赵翼之《廿二史札记》,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之《二十二史考异》,洪颐煊之《诸史考异》,皆汲其流。四书体例略同,其职志皆在考证史迹,订讹正谬。惟赵书于每代之后,常有多条胪列史中故实,再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源,此其特长也。②乾隆全盛时,所谓袁(枚)、蒋(士铨)、赵(翼)三大家者,臭腐殆不可向迩。(《清代学术概论》)
钱振锽:①瓯北诗快意出色处,千人皆废。惟贪为考据,杂以诙谐,去中道盖远。沧浪以坡、谷有子路事夫子气象,然宋人毕竟近古。②瓯北谓竹垞老手颓唐,不知赵之颓唐十倍于朱。知彼不知己,是才人一病。(《谪星说诗》
玩闹伤人赵翼入直军机处时,同僚中有个叫陈纯祖的人和赵翼年纪差不多,两人公务之余经常相互扳手,比谁的力气大。陈纯祖的力气大,经常把赵翼的手捏的通红,让赵翼苦不堪,一直在想如何“报复”他。一天在圆明园值班时,赵翼搬来一只凳子,说:“我等下要闭上眼睛用凳子打人,如果你碰到凳子而受伤了,我不负责任。”大概赵翼认为如果他闭上眼的话,陈纯祖定然知难而退,但是陈纯祖认为赵翼肯定不敢拿凳子打他。忽然听到咣当一声,赵翼手上的凳子真的砸到了陈纯祖的脸上,霎时间陈纯祖血流满面,昏倒在地上。赵翼大惊失色,后悔莫及,急忙把陈纯祖送到郎中那里去。所幸的是,陈纯祖没有危险。但是赵翼不轻易和别人玩闹了。
《北东园笔录》:赵瓯北与陈纯祖同直军机,两人皆少年,暇辄手搏相戏。玉亭有力,每握瓯北手,辄痛不可忍,瓯北受侮屡矣,时思所以报之。一日,在圆明园直庐,取凳一桄语玉亭曰:“吾闭目相击,若触吾桄而伤,非吾罪也。”盖瓯北自谓闭目则玉亭必不敢冒险来犯,而玉亭又意冒险来,瓯北必不敢以桄击也。忽闻桄端拇突一声,玉亭已血满面,将毙矣。急以汤灌之,始苏。瓯北大惊,悔,立呼车送之入城。是日散直,急骑马往视。甫入西直门,而马忽跳跃,瓯北遂跌仆地,死去半刻方醒。乃先回宅将息,明日始往见玉亭,玉亭故无恙。后两家奴子互相议论,始知瓯北之跌,即玉亭所为。玉亭楚人,盖素习祝由科,能以伤移于人也。
痛失状元乾隆二十六年(年)殿试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将军乌雅·兆惠方奏凯归,乾隆帝给予他隆重待遇,将他派入阅卷。兆惠称自己不懂汉文,乾隆帝谕称各位大臣在卷上都有圈点,圈多的卷子就是好的。兆将军发现只有赵翼的卷子为九圈,便进呈给乾隆帝。乾隆帝一天看卷子时,发现第一份卷是江南省人赵翼的,第二卷的胡高望为浙江人,且为内阁中书;而第三卷王杰为陕西人。因此乾隆帝特召阅卷大臣,问自建朝以来陕西是否有状元,众大臣称:“还没有。”于是乾隆帝将第一卷和第三卷交换,赵翼为探花。传胪(进行殿试后,皇帝依次唱名传呼新晋进士进殿晋见)的时候,前三名按例出列,但只有赵翼身上挂着朝珠。乾隆帝在殿上看见,便问傅恒缘故,傅恒便以“赵翼在军机处行走”应对,还称之前汪由敦应奏的文字都为赵翼所拟,乾隆帝便暗自记下赵翼之名。明日诏谕诸臣时,乾隆帝说:“赵翼文章自然上等,然而江浙地带多状元,少一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本朝尚未有状元出自陕西,即使让给他一个状元,也不为过。”于是赵翼的名声更加大了。
《清代名人轶事》:乾隆辛巳殿试时,兆将军惠方奏凯归,高宗隆其遇,亦派入阅卷。兆自陈不习汉文,上谕以诸臣各有圈点,圈多者即佳也。将军检得赵翼卷,独九圈,遂以进呈。先是历科进呈卷,皆弥封,俟上亲定甲乙,然后拆题。是科因御史奏改,先拆封,传集引见。上是日阅卷逾时,见第一卷系赵翼,江南人;第二卷胡高望,浙江人,且皆中书;而第三卷王杰,则陕西人也。因特召读卷大臣,问本朝陕西曾有状元否,对曰:“未有。”上即以三卷互易,赵为第三人及第。传胪之日,三人者例出班跪,而赵独带数珠。上升殿遥见,以问傅恒,恒以军机中书对,且言昔汪由敦应奏文字,皆其所拟也,上心识之。其明日谕诸臣,谓赵翼文自佳,然江浙多状元,无足异,陕西则本朝尚未有,即与一状元,亦不为过耳。于是赵翼之名益着。
《檐曝杂记》卷二“辛巳殿试”条:“胪传之日,一甲三人例出班跪。余独挂数珠,上升座遥见之。后以问傅文忠,文忠以军机中书例带数珠对,且言昔汪由敦应奉文字皆其所拟,上心识之。明日论诸大臣,谓:‘赵翼文自佳,然江、浙多状元,无足异。陕西则本朝尚未有。今当西师大孰之后,王杰卷已至第三,即与一状元亦不为过。’次日又屡言之。于是乡、会试,翼皆蒙钦点房考,每京察必记名,及授镇安府、赴滇从军、调广州、升贵西道,无一非奉特旨,上之恩注深矣。向使不归田,受恩当更无限。寻以太恭人年高,乞归侍养,凡五年。丁艰又三年。在家之日己久,服阕赴补,途次又以病归,遂绝意仕进。此固福薄量小,无远到之器,亦以在任数年,经历事端,自知吏才不如人,恐致阳越,则负恩转甚。是以戢影林下,不敢希荣进也。”
作征兰联秦淮地区有一位女校书敏慧能识人,名为朱玉。嘉庆十五年(年),赵翼重赴鹿鸣宴时在其家做客,朱玉仰慕赵翼才华,请求他赠楹联。当时朱玉有征兰(谓孕得贵子)的征兆,于是赵翼大手一挥:“怜卿新种宜男草;愧我重看及第花。”一时间传为佳话。
赵翼悼亡儿子的诗:
暮夜醉归入寝门似闻亡儿病中气息,知其魂尚为我候门也(其一)帘钩风动月西斜,仿佛幽魂尚在家。
呼到夜深仍不应,一灯如豆落寒花。
论诗五首
赵翼〔清代〕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海上望台湾
赵翼〔清代〕
极目苍茫浪接天,中藏掌大一山川。当年曾比田横岛,今日重烦杨仆船。
飓力吼来风有母,妖氛扫去水无仙。临流远想熊津督,曾破周留定海埏。
野步
赵翼〔清代〕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jy/1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