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清清,流过家门读查代文先生的乡居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偏方 http://m.39.net/pf/bdfyy/tslf/
我与查代文先生的相识,是通过先读其文再见其人来实现的。第一次读他的散文集《心之旅》大约是在年。当时,读着他的那些短小精悍的、寓温润于朴素的文字,特别是其中的那些如山野中吹来的清风那般飘逸,如荒漠中淌过的流水那样清纯的写乡土的文字,我的深藏于心灵之一隅的乡土情结便被勾引了出来。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那个偏僻、落后而美丽的大村落,嬉戏于村前的流水一湾,出没于村后的山林一丛。查先生的那些文字散发着故园泥土的芬芳,清清淡淡,淳淳甜甜,总是蕴涵着对大地、对乡土的虔诚和眷恋。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从喧嚣闹市飞回到宁静乡村的快乐,使人感觉如同漫步在《诗经》的河畔,陶渊明的东篱之下,杜甫的浣花溪边,辛弃疾的稻花香里。有些文学史家把始于鲁迅先生的中国乡土文学中所写的乡土,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被启蒙的乡土,这里的乡土是以被怜悯、被批判的形象出现,作家往往对其怀有深切的爱哀怒憎;其二是革命斗争的乡土,这里的乡土,其本身的存在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更多的是成了一种政治斗争的角逐场;其三是桃花源式的乡土,这里的乡土,是一种诗意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果真如此,查代文先生的乡土散文中所写的乡土当属于第三种。不过,在查先生的乡土中,现代文化的背景,传统文化及其变革,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查先生的《乡居杂记》系列八篇文章,写的是查先生退休之后,自年年底回到故乡刘仁八镇查和泗村居住几年以来的一些零星的感受。它们先发表于各级报刊,后被收在年出版的《查代文诗文选》里。这些文章算不上大模大样,也不够战斗,也不够载道,挑不出高头讲章的分量来,却不乏对新新时期乡村的细致观察,对自己感受的贴切表现。这里面有寄托有旨趣,但正是所谓“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回归故里》是八篇文章里的第一篇,在这篇文章里查先生表达了自己回归故里的愿望,探讨了回归故里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也说出了自己回乡之后的打算,“回到桑梓故里,与乡邻们肝胆相照,同甘共乐,种种地,看看书,写写乡亲们的所思所想,写写自己的所悟所获。”于是,在年农历的腊月16日,查先生终于回到了故里,开始了乡居生活。《新居》是其中的第二篇,由于父辈留下的老屋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查先生为了实现乡居的愿望,就只好用多年来的一点积蓄,在故里盖了一座“比青砖瓦房更为牢靠更为美观的钢筋水泥小楼”。于是,查先生终于在故里又有了自己的“雅舍”,有了自己的“风雨庐”。第三篇是《枣树》,写的是引起查先生对儿时的甜美、温馨回忆的一棵老枣树。这棵一度仿佛枯死却又再发新枝,再结新果的老枣树,引发查先生的联想和希冀,“那时,我也会慈祥地笑着,手拿长长的竹竿,不停地敲打枝桠,大枣纷纷落下,娃们争着、抢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比那玉兰,更清新,更动人,更富活力,更教我开心不已。”如果说鲁迅《秋夜》中的枣树是韧的斗争精神的象征,那么,查先生笔下的这棵枣树就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精神象征。第四篇是《焰火》,写的是故里乡亲与过去相比对焰火的不同态度以及乡间放焰火的趣事,以小小的焰火来展现富裕了的新农村新面貌和查先生由衷的喜悦。第五篇是《晴耕雨读》,写的是查先生乡居的各种乐趣,有读书、写作、种菜、下棋、观星、赏月等等,是查先生乡居生活的最有代表性的剪影。请看:“趁着心舒意畅,索性沿着缠绵的乡间小路,沐着阳光,浴着清风,信步而走,悠然而行,去三五里外的小镇,割斤把肉,买瓶把酒,手里拎着,又沿着缠绵的乡间小路走回家门,随手从菜圃里摘下瓜豆,掐把葱韭,下到厨房,炒几碟小菜,呼来一二乡邻,小酌几杯。”我想,我写文章绝对写不出这么容易而又这么蕴藉,能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产生许多向往的好句子。这样的句子,安详、喜悦、宁静、自由,字里行间似乎有一种禅的意境在氤氲,读来自然会让人反思,自然会让人共鸣,会感觉到其中有“意”,有“情”,有“味”。读着这样的句子,我想到了陶渊明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想到了老杜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第六篇是《小院黄花香》,写的是查先生种黄花,赏黄花,摘黄花的乐趣。第七篇《月明风清赏玉兰》和第八篇《梨花》,分别写的是查先生与玉兰花和梨花的情缘。无论是满目灿然的黄花还是清纯洁白的玉兰花、梨花,都寄托了查先生品之不尽的诗情画意,宁静如水的平常心绪,美丽如花的生活理想。查先生的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可能在哪个点上都不会停留很长时间,三言两语之后就游走了,这些文字是活泼的,有趣的,能够让人感受到悠闲、诗意和美,给人一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适意和从容。它们也正是查先生真实内心的外化。在查先生乡居的日子里,这些是他的生活中少不了的主题词。孔子以降,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的生活理想基本上就被中国文人们所摒弃,他们掉入了功利之坑,凡事以“有用”为目的,于是漠视了灵魂的问题和人生超俗的境界问题。而我现在读查先生的乡土散文,读查先生的《乡居杂记》,感觉到被压抑了的,烦躁的,沉闷已久的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不再纠缠于“有用”和“无用”,不再是外物的奴隶,变得舒畅,变得安静,变得得意自在起来了。这应该是读过《庄子》之后才可能到达的境界。庄子的前辈老子说“上善若水”,查先生的《乡居杂记》就好像是水,是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清清,流过家门”,查先生的这条“小河”,它源于刘仁八这个千年古镇的深山老林中,流经山石历历的溪涧,流到我的门前,流入我的心田。它虽然没有长江黄河的波涛澎湃,没有东海南海的浩淼壮阔,却也一路越峭岩,历平沙,水清见底,涛白如玉,融入了父亲的挑水声,母亲的捣衣声,还有牧童的短笛声,更如一幅引人遐思的山村水墨画。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w/9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