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探寻古礼暨家乡文化传播r
“探寻古礼暨家乡文化传播”实践服务团
千年古道焕新容,百里须江映碧空
清漾村中寻圣迹,江郎山上论英雄
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深入挖掘区域特色礼仪文化,人文与传播学院“探寻古礼暨家乡文化传播”实践服务团派组员各自返回家乡调研,本次将重点介绍浙江省江山市上余镇的传统礼仪习俗。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江山到底有怎样的传统礼仪习俗01
地方介绍
上余镇隶属于浙江省江山市,位于江山市与衢州市交界处,距江山市区7公里,有江山东大门之称,东与塘岭相邻,西、南与须江镇相接,北连四都镇、衢江区后溪镇。其镇政府驻地大溪滩村洞塘山。
小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所以适宜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70%。我印象中的小镇随处可见多人合抱的古树,与城镇一起度过漫长的年岁,陪伴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02
习俗介绍
在浙江江山,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会送灶神上天,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洗刷炊具、拆洗帐被,称为“扫烟炱”。然后杀年猪、年鸡(旧时忌讳“杀”字,改说“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准备年货。除夕傍晚以猪头、鸡、豆腐饭、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谓“谢年”或“辞岁”。年夜饭菜肴丰盛,须备鱼,寓意年年有余。饭后,家长给儿童分“压岁钱”。是夜,通宵不眠,合家“守岁”,谓“坐年夜”。解放前,债主常在此夜手执灯笼上门讨债,穷人常外出躲债,俗称“做皇帝”。
正月初一早餐吃面或年糕,象征延年益寿,年年高升。初四日开始,亲友之间相互拜年,礼物(俗谓果子包)一般为荔枝、桂圆、红糖、枣等。拜年活动往往延续整个正月。解放后,过年中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废,代之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新春茶话会”等活动。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乌骨鸡酒、十全大补酒、双宝素等作为拜年礼物。
风味食品有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
03
婚礼礼仪介绍
一、说媒
江山的传统婚礼习俗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以讨生儿育女吉利。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以“礼”为马
不负韶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w/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