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岗农业文化亿元牡丹花,究竟长什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在圆明园完成了一次颇具戏剧性的相会。按照今天历史学家的猜测,这次游园应是雍正帝精心安排的。
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他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也还是第一次见。据说,康熙帝特别喜欢眼前这位小孙子的机敏和聪慧,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就这样,康熙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身边养育,先是跟随住在畅春园,后来又带去避暑山庄,前后有将近半年时间,直到这年冬天康熙帝病死畅春园。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基之后,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回头读完这段前尘往事,再看年春季匡时拍卖以约1.7亿元拍出的蒋廷锡巨作——《百种牡丹谱》,可能就会有一点感觉了。
蒋廷锡《百种牡丹谱》
《百种牡丹谱》是蒋廷锡在内廷儤值时所画进呈雍正睿赏的作品。全套牡丹谱开整,以“元、亨、利、贞”为名分列4册,皆得乾隆、嘉庆、宣统三帝鉴藏预览,并有“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等诸方鉴藏之印以证源流。
诸如此套《百种牡丹谱》一般尺幅之大,品种之多的开煌煌巨制,可以称得上20年拍场之仅见。
蒋廷锡(-),江苏常熟人。由举人供奉内廷。康熙四十二年()特赐进士一体,殿试选庶吉士。雍正元年()迁礼部侍郎,明年调户部侍郎。雍正八年()总理三库事务,特谕“赞画忠勤”。雍正十年()闰五月薨于位,年64岁。
蒋廷锡绘制此册《百种牡丹谱》,精工致极,敷色恰到其位,并且将笔触藏于枝叶中,深具自然恬淡之感。在正式绘制之前,蒋廷锡先写好《牡丹百咏》,每种牡丹又分别标明主要颜色的特点,然后再正式作画。
今天看到的《百种牡丹谱》中的行书,是戴临题于乾隆九年()七月上旬,这个时候蒋廷锡已经去世12年了。乾隆帝特命戴临补题蒋廷锡《牡丹百咏》诗。只过了一年,《石渠宝笈初编》编成,此4册就被收录进去,贮御书房,《百种牡丹谱》终于实现书画合璧,一直流传到今天。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山泉水
主办单位/八里岗农业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一网科技
孕婴专用油
首席农夫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w/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