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70岁老农,模仿咏鹅,写出咏鸡

假如有这样一道题目:请背诵一首关于动物的诗,想必一句滚瓜烂熟的诗句顷刻间便涌现在了你的头脑中。那便是那首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我们小时候几乎是人手一本的唐诗三百首中,便收录着这首诗歌。唐代繁荣,文化也有了更高的标准。

士大夫文人的价值水涨船高,连带着绣口一吐出的辞藻也有了相当的地位和尊严。

时过境迁,诗词虽然终究是走了下坡路,但到了今天,唐诗宋词却也成为了儿童启蒙首要必备资料。

要说,谁家带娃手边儿没个诗词卡片,我是不信的。娃娃看不看是一回事,家里备不备又是另一回事。即便是家长想不到的,朋友家,亲戚家的存货也会纷至沓来。

01诗词古今

中国诗词传颂至今,读来仍是朗朗上口,传承于我们身体中的血液使得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有着极大的认同感。

无论是挥毫间的豪迈,还是洒脱的饮酒花下,再例如塞外狂风携卷,黄沙海流一泻而下都取之于国,最终也作为文化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熟读唐诗宋词的人大约都会有这种感想:那便是自己也能作诗。诗词讲求意象等写作手法,更讲求是否符合韵律的美妙。要知道,诗歌原本就与乐曲相生发展,自然也有押韵与否一说。

大唐盛世孕育了许多大文豪,从一本唐诗三百首中就能洞见我泱泱大国土地何其辽阔,物资何其丰盈,风景又是如何壮丽。

古人带着我们览春秋,观日月,数星辰,放高歌。寥寥几句,壮阔万千,意境悠远。这便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02咏鸡

如今,虽然文人骚客早已落入尘埃,万千粉彩也终究一抔黄土,但人们对于诗词的兴趣并没有因此减淡。

或许时代已经将这门艺术淘汰,但不得不说,只要气韵犹存,中国人就还能将它再捡起来,古有咏鹅,今有咏鸡。

说到鹅,冲入我们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便是白毛浮水,悠然雅致,那么鸡呢?

假如要你写一首关于鸡的诗词,你会想到什么?嘹亮的嗓门,挺拔的身材,还是它的红冠?

可能大多数人都联想到了锅里吧。不过,还真有人咏了一首鸡,不仅如此,此人还是年近七十岁的农民。

出生于湖南偏远山区,并没能止住这名老汉对于文字的热爱。

虽然家境贫寒,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下地干农活,但忙里偷闲。一得空的时候,老汉便总爱翻看家里,零零散散放置的旧书籍。

而这些书籍中,有不少便是关于诗词的,在空闲的时候,危勇便试着模仿诗词写作。经过不断地练习,渐渐地他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兴趣使然,一腔孤勇促使危勇开始创作诗词。

虽然多次投稿石沉大海,但偶遇佳缘,一名叫张一一的作家发起的征稿活动引起了他的注意,而正是因为老汉的不懈努力也让这个活动的最后赢家成为他。

为了传播属于农民的声音,张一一组织了这次活动,机缘巧合之下,危勇更是凭借自己的作品《咏鸡》获得了1万元的文学奖金。

尽管网友对于这首诗在网上议论纷纷,但不得不说,危勇确实有自己的见解在其中。这首模仿《咏鹅》所做的诗,仅仅18个字,便将一只勤快的鸡勾勒了出来。

并且做到了押韵,可见危勇确实苦心研究诗词已久。

重要的不是诗词本身是否值得这1万元的奖金,仅仅是危勇年近七十还仍然对诗词抱有热爱之心,这便是难能可贵。

在当今日益飞快的物质产出时代,精神上的滋养显得尤为可贵,生活的坎坷已经让人难以前行,更何况精神还面临着种种危机。

03平衡

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我们空谈精神韬养是极其可笑的,可一味地追求物质又必然会导致高层建筑的最终轰塌,取舍到底应该坚守在哪一刻度,这是极难平衡确定的。

当然,危勇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有些人借此机会沽名钓誉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跟着“奖金”跑的马终会被人摈弃,我们也不会容忍欺骗读者的作家。

虽然网络上很多人认为危勇的《咏鸡》,存在很大的抄袭嫌疑,但抛开对形式上的借鉴,《咏鸡》本身的内容却成功地将鸡印刻在了我们心中。

单就这一点来说,《咏鸡》一诗就是成功的。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从未断绝过对诗词的探索。尽管形式在改变,但诗词并没有在岁月中香消玉殒。

我们祈盼着,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仍能记得那份感动。

在没有电器的时代,灯火阑珊,意兴盎然的时候,或许是有感而发,亦或许是愁肠百转的深夜里,我们是怎样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将自己与外界连接起来。

正是古人的挥毫泼墨,才有了我们今天对心灵的再次反省与深思,我们阅读诗词时,一盏茶,一篇诗词佳句,足以度过一个安宁的下午。

仿佛置身于车轮碾压过的历史尘粒间,徜徉于古人的觥筹讲错中,虽是旁观者,胜似异乡客。

读诗好比观看一个人的心路历程,短短几行诗词,写尽了得意与伤怀,江山风景美如画,奈何却无一处能比得上叶落花黄归根处,时光如西风长卷,却刮不走这一抹异客思乡愁。

04结语

危勇的作品能够得奖不是偶然,正是这样的人才提醒了我们,原来在这样焦躁的时代,原来在偏远的山间,中华文化仍然闪耀着暗夜里的光辉。

山间的露水滋养了农作物,依靠着几本破旧不堪的诗词典籍,原来也是能够让人重拾力量。

一首《咏鸡》告诉我们,七旬老汉尚能如此,我们正值佳华,又如何能够怕担不起前行的担子。

山高路远始于足下,成王败寇始于足下,不开始走就永远不会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39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