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不只是在影响着你
全球三分之一农作物依靠蜜蜂授粉,这些小小昆虫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更是无法估量。但自年起,世界各地却陆续传出蜜蜂大量离奇死亡的现象,科学家称为“蜂群崩溃症候群”(CCD,ColonyCollapseDisorder)。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为了解开谜题,各国政府无不投入巨资,英国BBC、澳洲ABC也制作过专题节目。许多科学家发表研究指出,一般认为急毒性低的尼古丁类农药,却可能让蜜蜂“慢性中毒”。
台湾公视年推出纪录片《蜂狂》,从蜜蜂神秘失踪的原因回看人类,从生物、公共卫生、环境、医学角度,剖析农药和蜜蜂消失的关系,进而探讨农药对人类的影响。本片由公视国际团队与曾以《白马村》纪录片获美国艾美奖与皮博迪纪录片大奖的日裔美籍导演乡有人(AlGo)合作,纪录台大昆虫系教授杨恩诚独创的蜜蜂刺青辨识系统,与蜜蜂专家宜兰大学生科系教授陈裕文的田野调查,更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拍摄环境卫生系教授吕陈生的蜜蜂实验等。
陈裕文教授正去拜访一位损失掉90%蜜蜂的蜂农
在美国哈佛大学环境卫生系,吕陈生教授长期研究农药对蜜蜂的影响,他设计了一套实验,在喂食蜜蜂的高果糖糖浆中,加入微量尼古丁菸硷农药,意外发现蜜蜂行为因此改变,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知消失到哪里去。
吕陈生教授和学生们在学校一处建筑物屋顶观察蜜蜂
他推测,年美国农民大量改用尼古丁菸硷农药,防治基改玉米的害虫,这些玉米被制成高果糖糖浆,隔年被蜜蜂吃进肚子,可能就引发了年底严重的CCD现象。配合他实验的农民,也在年,亲眼目睹蜜蜂在下雪的冬天,发狂似地倾巢而出、在雪地里被冻死,似乎是“集体自杀”。而根据美国农业部资料,国内蔬果超过50%都残留尼古丁类农药。
台湾地区也在进行许多相关研究。台湾大学昆虫系教授杨恩诚,首创蜜蜂“刺青”技术,追踪实验蜜蜂去向,再喂食它们10亿分之10~50浓度的农药益达胺,结果蜜蜂竟“迷航”,原先往返喂食器和巢箱的时间只要5分钟,吃了50ppb益达胺的蜜蜂,有15%往返时间变长;浓度增加到ppb,34%的蜜蜂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颠覆以往用致死剂量思考农药毒性的观念。
食用农药的蜜蜂会迷路,仅仅是试验中30公尺的距离都搞不定,何况是长距离采蜜的旅途呢?
蜜蜂的消失除了影响粮食生产,更可能是人类的缩影,吕陈生直言,蜜蜂有99%的线粒体组成和人相同,虽然不能直接推估农药对人的影响,但每个人每天都摄入农药,怎可能没有影响?或许短期内看不出太大问题,但十年、二十年后呢?“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微量暴露(微量摄取农药)才是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