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江山市新塘边镇
“决不能一把锄头两股劲”“庄稼一枝花,全靠人当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毛毛雨也能湿衣裳”……像这样生动质朴、朗朗上口的“农民哲学”,在江山市新塘边镇可谓家喻户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塘边镇勤俭大队(村)掀起农民学哲学、用哲学热潮,闻名全国。近年来,新塘边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挖掘乡土资源,不断丰富“农民哲学”内涵,坚持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各行政村利用村民耳熟能详、容易理解、愿意接受的“农民哲学”做起了群众工作,将其运用到推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基层治理中去,使“农民哲学”成为“枫桥经验”在农村成功实践的新内涵、新载体,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活水”。新塘边镇党委书记周建慧介绍,通过将“农民哲学”不断运用于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全镇各类矛盾纠纷逐年下降,1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有的村还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并在今年8月中旬调处成功了最后一件历史遗留积案,实现了“无积案乡镇”。
“梯子不能架错墙”
今年7月,新塘边镇农村“一户多宅”开始整治,全镇迅速营造起“干部带头拆,党员跟着拆,群众帮着拆”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大大推动了这项工作。截至9月底,新塘边镇已累计拆除“一户多宅”户、7.6万余平方米,2项数据都位居江山市前列。
“梯子不能架错墙”,架错就会南辕北辙,距目的地越行越远,基层治理要实现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就必须有正确载体和抓手,那就是党建大统领。新塘边镇的“一户多宅”整治等中心工作能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与党建引领是分不开的。
新塘边镇在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中不断完善深化党建大统领机制。镇党委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指数”,构建牢固的“铜墙铁壁”。
为筑牢“红墙”,新塘边镇严格落实“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从制度和考核上强化农村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带头作用,去年初开始要求身体条件允许的党员参与网格巡查、信息上报、服务群众等事项,并将此纳入《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考评办法》。党员通过履行网格员职责获得相应积分,评定星级党员,带动并促使党员参与村务管理各项事务。
“一把锄头两股劲”
“一把锄头两股劲”,原是指少数人为集体干活时出工不出力,为自己干活时却无比卖力。要发展更要稳定,新塘边镇充分运用“绝不能一把锄头两股劲”这一“农民哲学”观点,喊响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督促村两委在抓经济的同时,把稳定工作当做自家的“责任田”一样来“耕作”,将它作为党组织“一把手”的分内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镇党委借助每季度开展一次的“村官论坛”,在19个村党支部中开展比赛,比比谁的“责任田”种得最好、哪个村的矛盾纠纷没有出村,并相互交流总结经验,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毛毛雨也能湿透衣裳”
去年5月的一天,新塘边镇爱丰村的姜某去田里查看油菜时,却发现20多只鹅正在那里“撒野”。一气之下,姜某用锄头砸死了2只鹅。这下,养鹅的村民不干了。网格员了解情况后,马上向村干部进行了汇报。2只鹅的市场价也就多块钱,而姜某的油菜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在村干部看来,“毛毛雨也能湿透衣裳”,小矛盾不及时处理就会演变成大事。
于是,村干部及时介入处理这起矛盾,引导双方用“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来看问题,养鹅的村民承认没有管好自家的鹅负有责任,姜某也承认自己太过冲动,同样有责任。双方各退了一步,最终由姜某赔偿养鹅村民元,小矛盾处理得爽快利落。
毛毛雨人们一般都不在意,但时间长了,还是会湿透衣裳,让人生病。小矛盾、小纠纷就像毛毛雨,不及时处置防范,就会演化成大事件,造成大后果。为此,新塘边镇强化源头管控,立足抓早抓小,变被动为主动。
镇里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熟悉社情、了解民意的优势,通过每天的网格巡查、走访等多种途径,第一时间掌握和反映群众诉求,提供即时的预警信息和动态情况;同时,改变以往处置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化解”的“三步法”,简化成“即时化解、就地化解”的“一步法”,把“小事不出村”推进为“小事不出格”。
“不叫的狗更会咬人”
“不会叫的狗更会咬人”,因为,狗叫了,人们就会提防它;狗不叫,人们就不容易发现它。安全隐患就像不叫的狗,具有隐蔽性,仅仅依靠党员干部很难全部发现,只有让群众也参与进来,才能让这些“狗”无处遁形。
前不久,某村的一家农家乐里,来了几个可疑的陌生人。细心的村民发现后,立即拍了照片,上传到全科网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