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丁悚与上海中国画院的友人们
丁悚在20世纪上半叶是上海文艺圈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一度被时代淹没,直至20世纪末重新被发现,他除了是“丁聪之父”,还是上海美专首任教务长、“天马会”的发起人之一、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画会”的创办人之一……这两年可谓丁悚研究的收获之年,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年1月由复旦大学教授顾铮策划的“慕琴生涯——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则以大量珍贵的文字与图片资料,通过爬梳与研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丁悚世界”。上海视觉文化研究学者王欣,近期将散落在丁悚文图记载中的画师信息收集起来,梳理出一张丁悚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交往的人际网。“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展览现场,与丁悚有交集的上海中国画院的友人们的作品。顾铮先生在“慕琴生涯——丁悚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献艺术展”前言里写的:“希望借丁悚的‘笔头’与‘镜头’,向今天的观众展示在20世纪前半期的上海展开的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与趣味,一窥‘海派’新文化的原点与盛况。”在一帧帧照片与一笔笔文字中,一些与丁悚相关的人和事渐渐显影,缺失的记忆被慢慢唤起。在笔者曾经工作的上海中国画院,聘于年的第一代画师堪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画坛的半壁江山,每一位都值得仔细研究。然而其中有几位,因为离世较早,留下的资料很少,令研究无从下手,只能束之高阁。这次在丁悚的文集与展览中却有令人惊喜的发现,顿时开拓出研究的新局面。还有几位,则在丁悚的记载中生动地展露早年的青涩性情与职业轨迹,揭开了画家人生中被折叠的不同面向。将散落在丁悚文图记载中的画师信息收集起来,梳理编织出一张他与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交往的人际网络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因为年以后的很长时间,艺术家的私人交往信息很难在公共的媒体中获得,以至于他们看起来都是以工作单位或协会作为社交活动的主要场域。而丁悚的记录却提示出20世纪上半叶于上海艺坛,另一种自由、灵活、以共同的趣味为连结的私人交往。以丁悚的记录为线索,查阅当时的报纸刊物,各种艺术社团、友人往来与聚会的消息琳琅满目。上海艺坛,也不唯是艺坛,社会整体看来人际交往宽松,自由,自信,并且乐于展示给读者。在后来,看起来没有交集的人,原来曾经是那么亲近的朋友。他们的友谊被掩埋在历史的沙尘里。丁悚广阔的交游与他多元实践的职业经历息息相关。在他诸多的身份中,担任上海美专教务长一职非常重要。年11月,刘海粟与乌始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年秋天,丁悚受邀加入上海图画美术院担任教务长。刘海粟与丁悚为同门,都曾跟随周湘学习绘画。据《刘海粟年谱》记载,年刘海粟“到上海进周湘主办的背景画传习所学画半年”。(p3袁志煌、陈祖恩编著《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年)丁悚则于年9月至年8月进入周湘创办的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刘海粟美术馆发布的“丁悚年表”,年2月24日
上一篇文章: 捧余秀华的刘年在矛盾中自退,没想到他落魄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xw/1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