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菊花台的歌词有多美

独家

《菊花台》的歌词有多美

菊花台04:50来自小鱼说汉字

本文大纲:以说文解字的角度赏析《菊花台》。

在继年的贺岁片《霍元甲》之后,周杰伦再次为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量身订做了片尾曲。这首歌曲的灵感正是来自于《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因为让周杰伦感动的戏份几乎都发生在菊花台上面,所以取名为《菊花台》。同时不得不感慨方文山作词真是精彩绝伦!笔触细腻!境界隽永!文心雕龙!让我们单单从歌词的角度去体会这首意境深邃,隐喻、伏笔、用典华丽自在的华章!

歌词理解的角度有很多,如果从电影本身来看。歌词分四段:分别描写了一对夫妇在不同时空情境下的心态和感觉!男主角是位从征在外的大王,女主角是在宫中思念大王归来的皇后。

第一段(起):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出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诠释:这一段通过外貌描写,从泪光表现女主角的惆怅闺怨心境。第一句话是经过长久的相思,女主角对于丈夫的别离已经产生无奈的忧伤。运用点染的手法。二三句是以哀景衬悲情层层渲染。第二句的意思是明月寄相思,第三句以天气的寒冷表现女主角内心的孤寂与苍凉!第四句所谓独自莫凭栏!缘愁似个长!寂寞高楼之上,没有爱人温暖的怀抱只有“冰冷的绝望”!最后一句直接点出绝望的情感。

第二段(承):

雨轻轻淌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

诠释:转换视角与空间。第一句很明显的点出了男主角的位置较暖,在下雨(要知道北方的冬天几乎不下雨的)。所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窗即用典。说明男主角也在相思中失眠了。而第二段地点偏南,第一段偏北,可见男女主人公分割南北之外。

第二句中一生在纸上的“纸”字有两种含义:其一,男主角连年征战,夫妻无法相聚,只能以鸿雁寄书,互通消息。他们互相爱慕的喜悦与对方不相见的挂念都在信纸上流逝了。其二,男主角征战一生功名事业何在?一是史书记载丰功伟绩;二是排兵作战地图。也只是纸而已。被风吹乱预指男主角的一生在战争中胜负难料,心也被吹乱了。

第三四句,由香呈形,既表示思念,又表示这思念的对象是无法触手可及的,一切只是随风飘散的幻梦,像香一样缥缈,随风消散。

第五六句,这里实际有两个黄出现,但是方文山只明写了其中一个。而且这两个黄表现四种意思。一,所谓菊花残,即是第一个黄;二,就是明写的黄;第一个菊花黄,表现了两个意思,一是时节,应为秋季(江南秋季为多雨时节)二,寓意为人的老去(李清照居士词云:人比黄花瘦);

第二个黄,明写的黄,第一个意思表现了回忆的模糊如同来往的信件泛黄一般,第二个意思也表现了年华逝去,只余下空空相思。

最后一句,既写明了相思之苦,又以“淌”字,双关式地点出了在秋雨之中泪水的流淌、感情的流逝。

第三段(转):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生霜

诠释:这一段又切换视角,为女主角的内心独白。第一句,“北风”,这是显而易见的证据表明女主角所在之处较北较冷处。“乱”即是风乱,又是心乱与前文应和!“未央”一词取自《诗.小雅.庭燎》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未尽”、“不尽”。夜未央的意思就是:长夜漫漫无穷尽

第二句,所谓影子剪不断,有两重含义,可以想象北风狂乱,女主角在烛影之中思念男主角。一方面是以刀剪烛,烛影不断(如同李白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现相思之悠悠,又暗合李清照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名句;另一方面,青灯只影,表现女主角的孤单。

第三句,再次点明女主角所处是寒冷的。同时,可以想象此湖是昔日两人共泛舟之处。可是现在徒(只)留下了女主角和女主角在湖中冰面上的影子,对影成双(霜)!此“霜”不同彼“双”。(李白诗云:对影成三人)

第四段(合):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说文解字思想暗含其中,妙哉妙哉)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荒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诠释:这是最经典的一段,是男女主角千里之间的心灵对话、合唱与共鸣!

第一句将情境重新拉回男主角的情境当中,花的灿烂已过去,正说明美好青春已流逝,恰是“花若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的感叹!

第二句说的是男主角感叹自己的江山在自己马蹄声中,不断爆发战争。为江山社稷担忧!更怀念妻子。

第三句上半句是男主角的想法,现在一个字一个字来分析!“愁”字在这里愁两件事情,一是战局,二是离情。同时还与后半句相呼应;“江”中国古代,江是特指名词,即是长江!(长江分南北)整个前半句,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情感愁变作可观可感的沉重感。(李清照诗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下半句“秋”“心”秋心合起来正是上半句的愁字,三层意思:一是相思之愁,二,秋是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即表现了悲伤和肃杀之意!秋的心当然为悲伤,当然愁了。三,在第二含义的基础上,秋是指代男主角(谁悲怅?此情境中正是男主角在悲怅,所有悲怅之人即是秋),心是指代女主角(杜甫诗中有云: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既是指清丽的女子,又是指纯洁的思念)整个下半句,就说明了男女主角心神天涯两分隔!“拆”表面上是将愁字分开,深层地讲是现实使他们别离,有种无奈无力之感!两字和起来则为愁!

第四句这是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惦念和担心。

第五六句男主角对自身情况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真正的心声合唱。在此可以看出来是同一夜发生的,两人相隔千里,长夜无眠,思念对方。天明微亮之时,却忽然感觉到,一夜的惆怅,在白天向对方表达的却只余淡淡叹息与委婉地表达!可谓悲伤到不能用言语表达。更甚者,两人有大局观,不想表达过重的思念让对方挂念在心,影响江山社稷。

秋心拆两半中说文解字思想

正如古代姓与氏非同一种意思(上篇文章有提到),古代文与字也非同义。独体为文,故文用来说明,而合体为字,故字要分解,分析。

根据《说文解字叙》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中华文化历史中,最早是把所有字都叫“文”,后来称独体字为“文”,复合字为“字”。

“文”字像站立着的一个“人”,突出他的胸部,胸前“会有花纹”。它是个象形字,义指“文身”。

“字”这个字,会意兼形声。从宀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后引申为女子许嫁(待字闺中)。秦朝以后,文字中,独体字称为“文”,由独体字组合派生出的称为“字”,所以还有“识文断字”一说,“识文”是“断字”的基础。

写在最后

希望写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收获,让我们快乐地学习古代文化,随喜转发。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tw/13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