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情思第一次想家忘不掉的悠远山坳

目录:

清明节情思/徐志海

第一次想家/李阳海

忘不掉的悠远山坳里的故乡/王玲霞

母亲的菜园/尹传查

清明节情思

文/徐志海

去年清明时节,小区解封。回复自由之身的我,望家乡豫西南的方向长嘘短叹!离开老家这么多年都没有回过老家坟上扫过墓,心有戚然。而如今疫情已经过去一年多,想来心有余悸,有幸还能坚强地活着就是对以往过去最大的告慰。

春天里万物复苏,草长鸢飞,世界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清明时节就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悄然而至,面对碧野蓝天,我走出家门,趁着空气清新眼前猛然一明亮,闭目倾听,春天就在身边绿色就在眼前,怎能不知足感恩致谢苍天、大地、父母、妻子、孩子呢?

苍天大地创造美丽的景象,让我所看到谓之享受,且感受自己存在的美好,能不感恩吗?父母给我发肤育我之恩,我为之感激不尽;妻子和孩子给了我当丈夫做父亲的身份与责任,她们每天嘤嘤绕膝来,让我谓之知足满意为之感恩感谢!

就是由于她们才使我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家里充满爱,温暖诠释着家。一家人快快乐乐地,为明天为未来。清清白白做人,明明亮亮做事。妻子时刻提醒我为人处世要清明,人生在世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地做人,胜过鸡鸣狗盗。

清明时节我与妻女出门踏青郊游,淅淅沥沥的小雨挥洒在我们的身心上。世界不免让人产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氤氲情结。一个让人慎终怀远的时节,仿佛让人的思绪回荡到了两千多年前,一个感人的故事,奉劝主公常清明。也许清明节由此诞生。清明节是一个劝诫、告诫世人时常反思的民俗节日,更是民族节气。柳条青青,祭祀上坟扫墓,活着的人给故去的人上香烧纸,往坟茔上添土、扎青,这个过程彰显后辈人慎终追远。我不免犹新记忆,当年清明时节我与家门子的大哥,一起去伯的坟上“扎青”。

“扎青”是我老家豫西南民风习俗,择一株柳树枝插在坟冢上。代表后辈兴旺发达。柳树易活耐长,有“粘土就活”之说。柳树成荫庇佑后人。所以“扎青”选择柳树,也有“祖坟冒青烟”的意思!虽然就这句话也有贬义的成分,但是在我们豫西南上坟“扎青”的寓意,就是指后辈能遇好事、幸运、当大官。

传说,得道成仙的人死后身体会化作一阵轻烟直登仙界,称为羽化。祖坟冒青烟就是指祖上有人得道成仙,祖先成神仙了自然会保佑子孙走好运。所以祖坟冒青烟就是代指走好运、遇好事、当大官的意思。

根据有关科学报道,祖坟冒青烟为地气所致,土壤中的低熔点气体或固体在温度的作用下产生有色气体,溢出地表,形成青色或白色的微小颗粒,即为烟,乃常见现象。

我时常在想,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节气,赋予于人,清明节就是人的气场里的气节。一个让人感恩戴德的气节,一个被爱和享受爱的气节。一个小家庭需要上坟祭祀追忆先祖,体现孝亲之道的气节。也许您从未见过你的老爷老奶等老辈们,但是就是由于他们以往的顽强打拼才奠定了你今天的衣食无忧。一个大的家国也需要慎终思远缅怀先烈释义气节。闭目沉思,就是由于他们的英勇奋斗,才有了我们后辈人们现在的幸福小康生活。

所以说,万事万物皆可清明。

清明气节不仅是一个爱家敬业的小主题,更是一个爱国教育的大主题。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何来小家的幸福小康?何来个人的清清白白?

追忆先贤祭祀英烈,不是徒有其表,即使你样貌丑陋身无华服,只要你怀揣虔诚拥有感念之心,轻轻抚摸碑纹、擦去陈年灰沉也是对先烈英杰最好的祭奠。

新中国的建立,伴随着多少先贤英烈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不朽的万里江山不朽的基业,映衬着当下的美满幸福生活,我怆然而涕下。斯人在世三十六载,终于明白人生在世唯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任重道远,不负青春韶华埋头向前。

妻女站在郊外旷野不畏风雨交加,清清白白影影绰绰,似明明亮亮的心灵街灯,我为之守候,怎能不为她们保持清明气节呢?

作者简介:

徐志海,笔名贾宋海纳百川。河南镇平贾宋人,现居湖北十堰市。作品曾刊登《十堰作家》《赛武当》《南阳晚报》《当代作家》《御风秦楚》等。

第一次想家

文/李阳海

不知道是哪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家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因为我也曾有过一段感同身受,刻骨铭心的经历。

记得是的秋天,我考入了古月中学,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离开家时间最长的一次。之前,去亲戚家小住三两天,有母亲的陪伴,从来没有过想家的感受。

入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在欢迎仪式上讲了很多热情洋溢的话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校园,是学习的天堂,是梦想的起点,是友谊的殿堂……还有让我最不愿意听到的那句话:没有特殊的事,一个月之后才能回家一次……

入学的头两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都得适应,好像无暇顾及别的事情,两周觉得过得挺快。从第三周开始,就想其余的事情了,其中想家占据了第一位。不知不觉,想家之情从心底一天天升腾,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你让你想家,好像有一样东西包裹着你的心,让你的心在牵挂着家,这大概便是家的神奇魅力所在。

到了第四周,我想家的那颗心,好像没有了着落,放到哪里都觉得不安神。一次学校改善伙食,中午是大锅菜馒头,我平生头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大锅菜,就三样食材:豆腐、粉条和肉。当自己端起那饭盆时,却没有胃口,竟然想起了母亲熬的那大锅菜,虽说肉和豆腐找不到几块,但每次都是吃上两大碗,还想吃……

上课时老是分心,集中不起注意力来,作业常常出错,就连自己喜欢的篮球运动也懒得去参加,总是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这白天有事驱使着你,不动也得动,感觉时间过得不是十分缓慢。最愁的就是晚上,夜深的时候,越是想家,越难以入眠,恍惚之间,脑子里闪过的总是那两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父母仿佛就在我的身边呵护着我,为我掩盖被角,把我伸出的脚放回被窝。就像童年一样,母亲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微笑着看我静静入睡。然而睁开眼,借着窗外的一丝灯光,看看挨着我的同学,他们也同我一样,瞪着大眼直愣愣地看着屋梁,还不时地抹眼泪。

在我看来,异乡的天空,我是只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湖水里,我是片雨打的浮萍。总觉着异乡夜晚的月亮暗淡,没有光泽,而且还瘦得可怜,怎么也装不下我想家的心境。有一天晚上下起了雨,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又一次凌乱了我的心,我的眼泪与绵绵的秋雨一样,不知道什么时辰停止的……

盼星星,盼月亮,朝思暮想的周末总算熬到了。午饭后,我去班主任办公室告了假,决定下午回家,但是,下午还有两节课,老师说必须上完课才可以离开,我满口答应了。

第二节下课的铃声还没有响完,我是第一个冲出教室,直奔回家的路。归心似箭啊!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其实归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回家里。

仲秋的天气已经短了许多,太阳一般在7点左右就要下山。你知道古月距离我家多远吗?告诉你吧,是四十多华里。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是靠步行的,况且还是山路,走公路更远。大约是四点半离开学校的,我知道这四十多华里,至少得需要四个多小时,这样晚上八点半左右才能赶回家,还得摸黑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这一路我是小跑的,为了防身,我从路边拾了一根鸡蛋粗细的木棒,提在手中。

我清楚地记得,到下滩村南的时候,太阳就要落山了。此时此刻的我,面对着落日,忽然想起了我读过的诗集里北宋诗人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我思忖着,今天的此情此景,竟然与诗人的情景怎么如此相似呢?

当我汗流满面,喘着粗气就要进村时,听到母亲呼唤我的声音,我几步扑了过去,抱住母亲就是号啕大哭……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一缕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

(年12月2日修改于圣府怡苑)

作者简介:

李阳海,曾用笔名:北山牧人等。河北省平山县人,系河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中语会理事。与人合著(编)《新思路阅读突破》等五十多本教辅类书。还在《语文世界》《语文报》等近百家报刊上发表知识和学术类文章六千余篇。《石家庄日报》等曾报道过他的教研成果。

年以来,在《国际日报》《河北文学》《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语文导报》《中国诗歌网》等报刊网站发表散文、诗歌二百多篇,出版专著《枫叶流丹》,任《中国·西柏坡报》副社长,副总编。

忘不掉的悠远山坳里的故乡

文/王玲霞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和情结。在县城也生活几十年,可天台山脚下名叫周家冲的小山村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那里我度过了我的金色童年!那山,那水,那人,那种绿,像烙了印一样,让我一生挥之不去。

周家冲村,位于红安县著名4A风景区——天台山脚下。这里处在一条长长的峡谷中。村旁有一条小溪,一年四季川流不息,水很浅很绿。一排老房子背靠山体而建,坐西朝东,全是土坯子做的瓦房。全村也就十几户人家。村门口高坎上,几株上百年的古树:一棵枣树,一棵梧桐梓树,一棵桂花树。那棵枣树要几个人合围才能将它团团围住,巍巍站立在村子入口处,像个迎宾老人。

枣树的大树干像个撑天大柱子。粗大树枝四处漫开,枝枝杈杈上翡翠浓郁,夏天时挂满了指头大的枣。村里大小孩子便在树下嬉戏,吵闹。一颗颗泛着青光还没熟透的枣被孩子们用长竹竿摔下来,地下到处是洒落的枣,一群孩子开心地哄抢。到最后,枣树最下面的枣子都没了,善于爬树的孩子们又三岔脚两并拢地上到树顶继续摘着,这其中就有我。上到顶的孩子在上面尖叫着:“好多,好大呀!”使劲摇着粗壮树枝,“叭,叭”,一个个大枣纷纷扬扬掉落地上,有的掉在树下面的坎下溪水里,或草丛中。“我的妈呀,好多呀!”树下孩子哈哈大笑,到处开心地找着,捡着。在那个物质贫乏年代,枣子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就是美食。

打完枣后,孩子们围在树荫里分枣,好一阵喧闹。每个人都会分一大捧枣,把小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时值仲夏,知了在树头“叽——叽——”叫着,感兴趣的又会爬上树捉几只蝉来玩!有人提议,“太热了,下水打噗琼(游泳)玩”。大家纷纷响应。

浅浅的溪水如明镜似的透彻,深处只有一米多深点。我们一群孩子在水中尽情玩耍。在水中“捂鼻子”“仰式游”,还在水里比赛捉鱼,一个个巨石下躲藏的小鱼“红肢膀”都被我们搜出来。溪中有一种小鱼翅膀有红点,我们叫它“红翅膀”,找到一个就高兴地尖叫起来。那时的我才五六岁吧,就学会了游泳,捉鱼,爬树。

与枣树紧挨着的是一棵梧桐梓树,也有上百年龄。正在我家大门口。我家是村里入口第一家。当时我家人口多,有奶奶爷爷,四个叔叔一个姑,还有太爷爷太奶奶,我家二十口人,十几间土坯瓦房子。吃完枣的孩子们又都聚在梧桐子树下,好一阵喧闹,甜甜脆脆的被炒熟的梧桐梓,让那时的我们开心好几天。

仲夏夜里,山村最美丽。村四周是高耸朦胧起伏山峦,圆盘似的月亮高挂天空,群星在空中闪烁。草丛中萤火虫带着微弱光芒四处飞跃,各种昆虫声响不绝。快要成熟的稻田里青蛙“呱——哇”,彼此起伏。孩子们都会跑出来聚拢玩耍。有一次下村放电影,我们一群疯娃就踩着月光的脚步,沿着田埂小路,走向下村看电影。好远还飘来我奶的叮嘱声:“霞——早点回啊!”当时七十年代,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能看场电影,是最大乐趣。当时电影有天仙配、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就是那时我迷上了古装戏,从此钟爱一生!

那时的大山农村,每个公社会配一个电影播放员。播放员会带着电影器材游走在各个村子。哪个村子放电影,附近几个村人晚上会聚一堂。就在村口打谷场上播放。到播放时间,打谷场上人头攒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到齐了,好不热闹像过年一样喜庆。

看完电影已是深夜。山里的月亮更圆更亮。在洁白月光下我们快乐的走着,星星更是不停眨巴着眼睛看着快乐的我们。“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一提提到门口,哼着儿歌就回到村里了。

很多晚上看了电影兴奋的睡不着。村最里头山涧里,娃娃鱼“哎——哎”叫得人发烦。更是一晚上睡不着,心里恨得不行。一清早约上小伙伴:“去捉娃娃鱼玩呗!”“好!”几个孩子来到小溪源头的山涧边。小沟洞里娃娃鱼悠闲地游着,我们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抓住几只笨家伙。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国家一级动物,也不知道能吃,就是抓着好玩,玩够了又放了!

村里草坯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草坯做的砖墙当中有空隙,鸟就最爱钻进去做窝。麻雀、斑鸠、燕子、画眉……每个清晨,天蒙蒙亮,我就被鸟吵醒了!“布—古!布—古”,布谷鸟的叫声最好听。有时兴趣来了会约上小伙伴,架上梯子在屋前后掏鸟蛋。几个麻雀蛋也是美食。

吃完枣后,村子最里面,溪边几百年古老的桂花树开了。黄黄的桂花香飘山谷好几里路,整个村子都浸漫在桂花芳香之中。

秋天来了,山中各种野果都熟了,我们常常吃撑得吃不进饭。

冬天的雪韵,我和伙伴们的乐趣又是别样风景!

快乐的童年,是短暂的,在我七岁时,因为我爸工作调动返回县城了。我入县实验小学读书,我们家全家搬迁回县城了。天台山大山深处的周家冲村离我渐行渐远了!

直至我在县城读完书,参加工作后再回小山村,村里已完全变样了。三层四层别墅代替了土坯瓦房,家家安上了挂式液晶电视机,村里通了宽阔柏油水泥路,几乎家家门口都摆放着一辆小车,网线已村村通。村里小伙伴们都外出打工,有的已成为大老板,公务员。都在镇上、县里,或者武汉定居了。在家的依靠美丽天台山风景,开起了宾馆,招揽了省城大批游客来观光,避暑!回乡做别墅只是象征性地回家住一下,或许是为了留住乡愁,跟我一样留住儿时记忆。条件差点的孤寡老人,国家都给了精准扶贫,在县里做了新农村重新安置!

唯一遗憾的是村中三棵古树,也许经不过岁月沧桑,枯死了!

周家冲还是那样美丽,美在四季如画,“亲是故乡人,景是故乡美。”现在不同的是,她不再是那个贫困落后、破乱不堪的故乡,她已成为美丽富饶新型农村。人们依靠党的好政策,依靠科技兴国把她建设成了美丽乡村。在党和政府关心下,走出贫穷,在“美丽乡村”计划下让景美、物美、人美,家家过了富裕生活,“小康日子”不是神话……

作者简介:

王玲霞,笔名一缕兰香。湖北红安人。黄冈市作协会员。黄冈网络作家,红安作协会员。文章发表在,湖北日报,中国交通报,红安文学,红安文艺上。

母亲的菜园

文/尹传查

“过完年,你回去把你妈接过来。”妻子靠在沙发上,脸上贴着一张脸谱一样的面膜。

“我爸妈过完年就要去上海帮我弟弟带孩子了。”妻子把眼角的面膜按了按继续说,“今年只能让你妈来接送儿子了。”

他点点头。他和妻子工作忙,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天需要人接送。母亲在乡下,和弟弟住一起,今年只能把她接过来帮帮忙了,他也这样想。

他给弟弟打电话。弟弟说,今年我们夫妻没有出门,妈去帮帮你。只是不知道妈能不能住习惯。

母亲的不习惯他是知道的。从前也接母亲来城里住过,住不了一个星期,母亲就病恹恹的,像一株水土不服的庄稼。“城里的房子像鸟笼,悬在空中不着地,憋得慌。”母亲回家后对邻居们说,“还是我们乡下好,人好空气好什么都好。”

过完年,他去乡下给亲戚拜年。离开学只有几天了,顺便也得把母亲接到城里来。

母亲早已收拾好了行李,等在院子里。临上车前,她又要去附近的菜地里走一圈,他也跟着。菜地像一块绿色的毛毯,油菜的叶子黑嫩溜光,芥菜的叶子长满了皱纹,大蒜的叶子被挽成发髻,红萝卜白萝卜都把半截腰露在土上面。母亲像向一群老朋友告别一样,边走边唠叨:“芥菜过几天可以摘下来做酸菜了。打结了的大蒜是要留着来年做种子的。红萝卜今年个头有点小……”他心里突然有些难过,觉得母亲像地里一棵精神抖擞的油菜,马上要被自己硬生生拔起来带到城里。

来到城里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像阳台上那几盆移栽的花草,有些蔫蔫的。正月雨水多,送完孙子上学,母亲就坐在十九层楼的阳台上,隔着玻璃呆呆望着外面的虚空。他的心也变得暗淡潮湿,暗暗担心母亲闷出毛病。

终于遇上了好几天晴天,母亲似乎突然找到了解闷的方法。她把阳台那几盆花草一盆盆搬到楼下晒太阳,中午过后再一盆盆搬上楼来。阳光真是最好的补药,一个星期后那几盆吊蓝、文竹、红掌竟然像病愈的小伙,个个长得劲头十足,红掌还破天荒开出了红红的花,阳台也便有了春天的气息。妻子看了,也忍不住对他说:“你妈还真行。”他听了心里暗暗高兴,随即又生长出一些新的担忧,总不能天天这么搬啊。

大概是二月初的一天,他下班回家,母亲悄悄地问他,哪里可以买到翻地的锄头。他有点惊慌,母亲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就说,放心,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他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第二天真的去街上卖农具的地方买了一杆长把的锄头,回来放在入户花园的角落。

终究还是不放心母亲拿锄头去挖什么,有一天早晨他给单位请了一会假,悄悄地躲在小区外面。母亲送完孙子上学后,折回家扛上锄头出了小区。他像个间谍一样尾随母亲走了三四公里,母亲在路边的一栋烂尾楼下停了下来。他印象里记得,这栋十几层高的框架像幅简笔画一样立在那里有好些年头了,但是从没有注意到楼下南墙边还有一块二三十平方的空地。空地里堆了好多砖头碎石,砖头缝里长满了杂乱的野草。母亲把棉袄脱下来放到一旁,弯下腰来时而拔草,时而捡起碎石子丢到一边,时而把砖头搬到空地的边沿,一块块地垒。他恍然大悟,原来,母亲是要在这里开垦一块自己的菜园。这地方也能种出菜来?他心里充满了疑问。但是只要母亲开心,总比闷在家里强。他就放心地去上班。

他和妻子每天早出晚归,有一次,他突然发现小区里那排垂柳干枯的枝条竟然变成了一条条晾晒在阳光下的绿围巾,这个时候已经是五月。他不知道杨柳到底是如何变绿的,就像不记得时间到底是怎样流逝的一样。

有一天下班回家,他在电梯里遇到隔壁邻居,虽然做了好几年邻居,大家见面也只是点点头。但是这次邻居却笑着对他说:“谢谢大娘啊,送我一堆小白菜,炒着吃又嫩又香。”他大吃一惊,难道母亲的菜园真长出了菜?他突然想起之前母亲叮嘱过他,以后买菜少买青菜,他当时以为自己买的不合母亲口味,母亲要自己买。

晚饭的时候,他问母亲:“妈,你的菜园长出菜来了?”母亲望着桌上那盘碧玉一样的小白菜咧开嘴笑,他从小白菜里吃出了母亲的自豪和快乐。

他选了一个星期天,带着妻子和儿子,还特意约上了邻居一家,在母亲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去参观她的菜园。走到近前,他完全惊呆了,那片杂草丛生、砖头横放的荒地,被母亲打理得像儿子的米字格写字本,一格长的是茄子,拇指粗的小茄子从绿叶子里露出紫色的小脑袋;一格长的是蕃茄,绿绿的小蕃茄还只有玻璃球大小;一格长的是小白菜,嫩绿的小叶片像绿色的船帆;一格长的是辣椒,也结出了花生仁大小的小辣椒,还有香葱、韭菜。他不知道母亲是从哪里买来种子,是如何浇水施肥,又是如何让一群种子穿越贫瘠的泥土立在大地上享受阳光雨露的,就像他不知道小区里的柳树是如何变绿的,时光是如何流逝的一样。

两个孩子像两只小兔子,在格子之间兴奋得跳来蹦去,笑声像珠子滚落得满菜地都是。母亲立在一旁,像大地上一株生机盎然的庄稼,正幸福地看着孩子们,还有她亲爱的土地。

妻子捏了捏他的手,悄悄地在他耳边说:“妈真能啊。”他望着妻子,心里填满快乐和感动。

作者简介:

尹传查,湖北省阳新县人,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常常在文字的世界沉醉不知归路,偶有小说、散文见诸纸媒或微刊。

《湖北文学》季刊

主办: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编委:王育潮汪子为陂北

李韧柳雁阳胡人锋

秦风雪域探客蔡茂

张新平

刊名题字:方英文

主编:柳雁阳

副主编:蔡茂

特约编辑:彭可桂龙飞

编辑部主任:张晓莲

编辑/版式:晴川小艺

《湖北作家文丛》第九辑:9个名额,现已签约4人,还剩5个名额,紧急征稿中!最后一本稿件交齐五个月内出书!

《湖北文学作品精选集》紧急征稿12位作者作品初审通过,现余8个名额

《江汉文苑》全套九册,即将出版!

莺啼处绿荫深驻,燕舞时疏影暗香

肖江匡天龙雨过天青

把春天带回家童年的吆喝声

李冬梅王英作品选

梨花雪

高凤华作品选

清明祭

张柯作品选

新书荐

黄西华《狂草奇功》

新书推荐

羊羽《空心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tw/105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