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打董达,鲁提辖打郑屠,拳打镇关西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途中教九纹龙史进十八般武艺。大约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史进从少华山出发,前往延安府寻找师父。假如以《宋史·徽宗本纪》所载:“政和七年(年)正月,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这个时间节点来推算,此时,就到了宋徽宗重和年(年)间了。
以文本故事解读,史进就是在这一年离开少华山,前往延安府投奔王教头的。史进在路上走了半个月,却来到了渭州城。渭州城中,发生了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就是说,鲁达痛打镇关西,是在重和元年。
施耐庵暗中把故事的时间节点交代得这样清楚,究竟是什么寓意呢?
赵匡胤打董达,夺金麒麟元杂剧中,有一出演赵匡胤发迹前的剧目,叫做“赵匡胤打董达”。这出杂剧的大致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柴荣、赵匡胤、郑恩(郑子明)来到关西护桥,听说一个名叫董达的恶霸为非作歹,欺男霸女。赵匡胤于是痛打了这个恶霸,抢夺了董达的宝马良驹“金麒麟”。
这出剧,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高度相似,施耐庵应当是移植了《赵匡胤打董达》,写了这样一段精彩的故事。后文书中出现在大名府的“玉麒麟”,以及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也与这处杂剧有关。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董达,毫无疑问就是书中的鲁达,只是改了个姓氏而已。但是,原本是挨打者,却变成了打人者,鲁达打死的是渭州城屠户郑屠。文本故事确实是这样改写的,但是,故事背后所隐藏的寓意,或者说故事的本质却几乎没有被改写,只是被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寓意而已。
前面的文章中,我解读过《水浒传》的开篇词,以及“误走妖魔”、水浒传三大神秘人物等故事所隐藏的玄机,从董达到鲁达,这两个同名异姓的虚构人物,其实还是说的《水浒传》中的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
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既是赵匡胤,更是朱洪武。因而,董达之“董”、“逹”,也就隐藏了起身于“草寇”的重八。鲁达之“鲁”、“逹”,则又隐藏了朱洪武家的老四燕王,意思是燕王在“日”上,照临下界。
《说文解字》说:“鱼尾与燕尾相似”,《水浒传》中便以此解,书中的“魚”、“燕”是同一个字。
以“魚”解“燕”,很多打渔、吃魚的故事就不是随意一写了。不仅吃魚有寓意,《水浒传》中所细列的食谱,都是深藏寓意,尤其是吃牛肉。《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为何喜欢吃牛肉,这层深藏的寓意,将在以后的相关文章中专门解读,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既然董达、鲁达暗藏了这样的寓意,那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又更深一层的解读了。这段故事究竟暗藏了什么样的“玄机”呢?
拳打镇关西,暗藏明朝灭亡预言导语中,我略推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发生在重和元年,实际上,此处隐藏的“重和”也是隐藏了朱重八以及燕王。“和”的声部是“禾”,还是《说文解字》中所言“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木”,在《水浒传》中指的是朱洪武家“金木水火土”的字辈,燕王就是“木字辈”,名叫朱棣。
施耐庵以《说文解字》的“禾”,暗藏了明朝如北宋那样“亡于金”的超级大预言,这个预言在梁山大聚义时达到极致。宋江聚齐一百单八将,照应“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公孙胜做罗天大醮到第七天夜里,梁山天空中突然响起“十万军中半夜雷”,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
这只大金盘又照应了“赵匡胤打董达”夺金麒麟的暗伏典故,点化了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这只大金盘又裹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梁山正南地下。这就意味着大宋,大明(明月)将葬送半壁江山,都亡于“金”。
赵匡胤笔下的大金盘,形容的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正合晁盖之“晁”的寓意。鲁达之“鲁”,也是“魚”凌驾于太阳之下。鲁达是因为金翠莲父女而痛打镇关西的,这段故事又与“金麒麟”有关,“金王而死”,《水浒传》所隐藏的大明终极命运也就从这里开始隐伏了。
所谓“水浒”、“水泊”,正是针对赵匡胤、朱洪武所立之国运“火德王”运,大金盘裹着一团火块钻入水泊之南,那就都得熄灭于南方了——历史的真实令人万分惊叹地印证了施耐庵的超级大预言。
鲁达所打之人,乃渭州城杀猪卖肉的屠户。赵匡胤、赵光义两大开国之君都属猪。大明王朝则是朱家天下,这其中的寓意,实在是再明白不过了。那么,《水浒传》文本故事中,又是如何以故事情节隐伏了大宋、大明终极命运的呢?
潘家酒楼遇金翠莲,暗伏潘金莲、潘巧云《水浒传》中所有的地名,其实都是因故事主题而虚拟的,实写的都是南京、北京,即便是东京汴梁,也是借用了一个“梁”字写的是梁山。梁山,是北京附近的梁山,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石景山。而渭州,也就是平凉,既暗写的是南京“清凉山”,又与“梁”谐音,还是说的梁山。
“施耐庵”是明朝靖难之役的亲历者,《水浒传》暗写的就是这段历史,这段历史的两大“统帅部”分别在南京、北京。所以,金翠莲之“翠”所遥对的“翠屏山”,就在南京,位于钟山西南。
却说鲁达与史进一见如故,相邀去喝酒,中途又遇见了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李忠这个人物隐写的是靖难第一功臣、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李忠的事,咱们今后再讲,此处继续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人同行,来到了潘家酒楼,在这里遇到了金二、金翠莲父女。潘家酒楼、金翠莲,就暗伏了潘金莲、潘巧云,加上打虎将李忠的隐喻,如此,武松杀嫂(景阳冈打虎之后)、石秀杀嫂的故事也就如“草蛇灰线”般在这里浮现了线索。
这两段杀嫂的故事,就是讲的“削藩”。“藩”被削去草字头,就是个“潘”字,犹如“董达”去掉草字头,“董逹”就暗伏了重八。有意思的是,武松杀嫂、石秀杀嫂都与鲁达拳打镇关西一样,暗藏了“猪”、“朱”。
武松杀嫂之前,以猪首祭奠武大,猪首即“朱首”,之于大明而言,这个寓意暗指的是谁,想必列位看官心知肚明。而潘巧云家与郑屠一样,是蓟州城杀猪卖肉的,石秀还在他们家肉铺帮过工。
所以,《水浒传》特定写的是明朝这段自相残杀的大火并,绝不是宣扬投降招安的反面教材。现在所说的“施耐庵”,是民国袁吉人伪造的,绝对不是《水浒传》的作者。袁吉人伪造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王道生”,以这个假人之名伪造了“施耐庵墓志”。这个墓志错漏百出,根本不值一驳。
其中,袁吉人说施耐庵没有写《水浒传》,而是写了《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书。《三国演义》是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篡改《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才有的书名。袁吉人水平拙劣,竟然把“施耐庵”说成了清朝人。
所以,《水浒传》的作者绝对不是死于洪武三年()年的施彦端,而是靖难之役的亲历者,他(们)有可能活到了朱瞻基时代。
北宋亡于强媒硬保、虚钱实契金翠莲父女告诉鲁达,他们一家从汴京来渭州投奔亲眷不遇,母亲又病死在鲁家酒店。当地财主郑大官人“虚钱实契,强媒硬保”,娶金翠莲为外宅。不到三个月,郑屠的大娘子便将金翠莲赶打出来,不容她与郑屠“完聚”。不仅如此,还有追讨原本就没有的三千贯典身钱。
金翠莲所说的“虚钱实契”、“强媒硬保”,照应的是“开篇引首”中的这样一段话: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明写的是北宋前面几个皇帝的皇位传承,但是,其中却少了宋真宗。如此,就隐藏了“金匮之盟”、“烛影斧声”。假如没有金匮之盟,或者赵光义如约把皇位传给赵廷美,赵廷美再把皇位传回给太祖之子,那就没有赵恒这朝皇帝了。
赵匡胤肯定是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御弟”的,是赵太后这个“强媒”硬保赵光义做了皇帝。但是,赵光义却把这个盟约变成了“虚钱实契”,赵匡胤的子孙便被“赶打”出了皇宫。
大宋建立与庚申年,也就是猴年。巧合的是,大明王朝也是在猴年建立的(,戊申)。因为没有写宋真宗,那就意味着朱洪武“孙立”,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然而,燕王朱棣则把这个强媒硬保下来的皇帝赶打出了南京城,《皇明祖训》当然变成了“虚钱实契”。
金二,其实也隐喻了灭掉北宋主帅,完颜阿骨打的次子(老二)斡鲁补(完颜宗望)。因而,他们父女住在了“鲁家酒店”。“鲁”,又有阎王登基做皇帝的隐喻,故而,金二、金翠莲的遭遇又是燕王这代“木字辈”的人被逐出皇位继承序列的暗喻。
历史真实中,宋徽宗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与金国夹攻辽国以收回燕云十六州。宣和四年(年),童贯率领北宋军队北上攻打幽州,“鲁达拳打镇关西”故事中的老种、小种都参加了这场战斗。但是,北宋军队不堪一击,两次被残辽反击追杀,狼狈不堪。
宋徽宗打不过辽国,便以重金聘请金国出马,灭辽大将斡鲁补率军打下幽州,劫掠一空之后,高价卖给了北宋。金国因此看到北宋军队战斗力十分孱弱,便从宣和五年起,发动灭宋之战,靖康之难迅速爆发。
“宋金海上之盟”变成虚钱实契,大宋被赶打出燕云十六州,被赶打出黄河以北。到了南宋时期,大宋又旧病复发,与蒙古订立夹攻金国的盟约,最终招致了灭亡的命运。
大宋亡于“虚钱实契”,是“王婆”杜太后起了一个坏头。朱洪武也是这样一个“王婆”,强媒硬保,又重演了“虚钱实契”的历史悲剧,其结局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续书《征四寇》颠覆《水浒传》主题,把北宋的亡国之耻写成了宋江“破大辽”,颠倒历史黑白,明显是在为妖魔皇帝鸣冤叫屈。《水浒传》就此被反转成宣扬投降招安的反面教材。
状元桥是何寓意,究竟谁是“镇关西”鲁达听了金二父女的话,第二天便来到状元桥下郑屠肉铺,“消遣”郑屠,然后三拳将他打死。
渭州城是没有状元桥的,即便现在有,那也是因《水浒传》而衍生的人文景观。“赵匡胤打董达”是在关西护桥,“镇关西”就与此有关。假如把鲁提辖打死郑屠的故事写在护桥,那就不能寓意更多的历史真实了。
状元桥,其实也是一个时间节点,说的是重和元年。这一年,宋徽宗第三子赵楷参加殿试,斩获第一名。因宋徽宗避嫌,没有钦点自己的儿子,但赵楷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名正言顺的皇子状元。
上面讲到了“宋金海上之盟”,这个“虚钱实契”就是在这一年启动的。《宋史》中记载,“宋金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是童贯,重和元年时,宋徽宗“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也就是说,拉开北宋迅速灭亡大幕的,是童贯。
《宋史·童贯传》中说:“京既相,赞策取青唐,因言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力荐之”。蔡京做了宰相,参与策划夺取被西夏占领的青唐,以童贯最熟悉当地情况,熟悉边关战将为由,极力推荐童贯担任主帅。这就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镇关西”。
鲁达打郑屠时,骂了这样一番话: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鲁达的意思说的是,洒家自从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以来,一直做到了关西五路廉访使,洒家叫做“镇关西”一点都不虚枉。原来,文本故事中的“镇关西”不是别人,就是鲁提辖。
廉访使,就是廉防使者,是宋徽宗改“走马承受公事”而得的职事之名,不是一个官职。所谓廉防使者是由皇帝所派三班衙门中的低级武官,或者是內侍太监前往边关的类似巡察一类的使臣,具备钦差的性质。这类人员隶属安抚使,专门向皇帝报告边事。虽然不是一个官职,但却拥有很大的权力,因而,走马承受为所欲为,欺压边将,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就是货真价实的“镇关西”。
童贯曾经“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他才是书中货真价实的“关西五路廉访使”。宋徽宗属狗,郑屠是杀猪卖肉的,“狗一般的人”。杀猪卖肉,意味着出卖了赵匡胤、赵光义的祖业——“宋金海上之盟”就葬送了大宋半壁江山。“洪太尉误走妖魔”时,“十万军中半夜雷”,霹雳大仙震塌了伏魔大殿半个殿角,就是这样的寓意。
狗,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与鲁达有关的是骂郑屠,与鲁智深有关的则是吃狗肉,以狗腿大闹五台山。这一笔,又写的是洪武十五年(年)的一段传闻历史。
这年,孝慈皇后,也就是马皇后去世,朱元璋诏令僧官侍奉诸王念经。一个来自天界寺的僧官道衍,按照投奔燕王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暗示他争夺皇位。这就是鲁智深故事中的“遇林而起”,是靖难之役的前兆。在这段历史中,鲁智深又暗喻的是真正的“天孤星花和尚”道衍,也就是大明黑衣宰相姚广孝。前面讲“神秘头陀”故事时,也讲到了这一点,此处不再多做重复。
这一年与宋徽宗出生之年的天干地支完全相同,都是“壬戌”狗年。因此,鲁达是“镇关西”,这一笔就写到明朝那里去了。镇关西打镇关西,也就是《水浒传》中所说的大火并,自家人杀自家人。
“虚钱实契”导致了宋朝灭亡,明朝重蹈覆辙,难道还能逃脱相同的命运结局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x/1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