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千里江山图
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纵51.5厘米,横.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是中国青绿山水和宫廷绘画的代表画作。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幅传世名画,体验中国古代书画的不朽与传奇。
作者简介王希孟(年-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画作内容《千里江山图》的作画以庐山为主体背景,同时包含苏州、仙游、福建、鄱阳湖等地的景象。
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延绵不绝。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致,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名家评价元代书法家溥光:“该画‘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
青绿山水"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它是隋唐时期随着山水画日趋成熟、形成独立画科时,最早完善起来的一种山水画形式。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该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强烈、灿烂。有时山石轮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效果,被称为“金碧山水”。
青绿山水的代表有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
宫廷绘画宫廷绘画,广义地说,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皇帝是宫廷绘画的组织者。宫廷绘画服务于皇家的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反映了皇家的审美意识,是历代杰出艺术家绘画才智的集中体现。
出于表现纪实场景的需求和满足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以在北宋徽宗朝和清代乾隆朝最为盛行。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END
编辑:崔栩东
责任编辑:张晓静
审核:贺启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w/1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