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2018工业富联探索制造业转型工业互
在过往的十几年中,人们获取信息、社交、购物,以及金融支付等生活方式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在更宏观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中国公司的体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时间来到年,我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工业富联(SH)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如何不断成长与转型升级是整个行业的时代命题。在数字化转型战略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工业富联已经探索出“灯塔工厂”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且可以快速在内部复制,为中国制造提供转型示范。
肩负富士康转型重任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若干成效,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务工者也不再倾向进入工厂上班,而更青睐于选择从事批发零售、餐饮等第三产业,制造业用工方面持续承压。
面对诸多挑战,工业互联网日益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随着5G、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扶持,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壮大,有望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另据信通院数据,0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批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作为我国制造业龙头富士康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工业富联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负着富士康转型的重任。
工业富联全称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母公司鸿海精密将旗下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高科技附加值产业单独剥离出来分包上市的企业。
而富士康(鸿海科技集团在大陆地区被称为“富士康”)则由郭台铭创建于年,从一家注册资金只有30万台币的塑料模具厂起家,以“量大低价”和操作标准化为核心战略。年,郭台铭开始进入大陆地区,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迅速做大。
图片来源:每经资料图
年6月,郭台铭回忆起富士康的“历史转折”,但并没有特别提到年,实际上,这一年对富士康来说至关重要——这一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并决定让富士康代工生产。此后,凭借着来自苹果公司源源不断的巨额订单,富士康的雇工数量甚至曾超过万,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
近年来,郭台铭曾多次谋求转型,并在公开场合称,“我们不是工厂,而是智能制造基地”,试图撕掉代工厂的标签。“基于30年创新研发与精密制造的经验积累,富士康将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把工业大数据转换为人工智能,为工业互联网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掀开新篇章。”工业富联由此诞生,并且业务有别于公众熟知的富士康代加工。
0年,是工业富联在A股的第五个年头,从财报上看,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均实现较好发展。0年半年报显示,占工业富联营收半壁江山的“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0.5%。报告期内,在5G技术支持下,公司工业远程监控产品可适用于远程故障排除场景,提高协作效率,提升良率的效果,从而实现工业场景安全作业。
全球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云计算成为工业富联增长最快的业务,该板块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报告期内,公司推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包括模块化服务器、高效运算(HPC)等。截至目前,工业富联已建成5座世界级“灯塔工厂”、10座“绿色工厂”、超10座“智慧工厂”。对于外界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