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彭城之战后刘邦痛定思痛做出调整

公元前年四月,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

这一次是由刘邦亲自策划、部署、指挥的五十六万联军轰轰烈烈的东征运动以如此凄凄惨惨的一败涂地收场,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部队和诸侯王转眼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刘邦此时的心里刀割似的难受,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他从军搏杀也有几年了,大小也经过数十仗,却还是头一次被打得失魂落魄、一蹶不振。此时他从战前的不可一世、趾高气扬、恨不得灭此朝食、一战平天下的豪迈气魄,到现在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合格的统帅、有没有战胜项羽的可能?心理蒙上阴影的他,也从“速胜论”转为“不胜论”了。

这次他真的被打蒙了、打怕了。

夜不成寐、辗转反侧思考了一夜后,他召集群臣开会商量:“以前我太乐观了,结果乐极生悲被项羽偷袭狠狠咬了一口。这仗看样子打到哪年结束没人知道了,现在我累了,暂时不想也打不动了。我昨晚想了一夜,决定还是回到咱们关中老家,守着原来秦国的地界先养养伤、缓缓劲。想把函谷关以东咱们前些日子打下来的地盘作为咱们和项羽的战略缓冲区,就是不知道在座的几位谁有本事能守得住?”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是咋了?怎么一夜之间汉王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前些天还指点江山、跃马扬鞭,怎么这一夜间都颓废到这种地步?这还是那个要带领我们夺取天下的汉王刘邦吗?

震惊之余,没有一个人回答,他们真的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刘邦叹口气,转向正在思考的张良:“子房,你有什么建议就直接说出来,不要考虑给我留面子,仗打成这个样子我心里有数。你说吧,我兜得住!”

张良抬起头:“汉王,我刚才在思考咱们本来占据上风,田横在齐国拉住他的双手,咱们从背后攻下他的彭城,在中间也设置了警戒线,可怎么被项羽一个假动作,就彻底打穿、打透了呢?这是咱们指挥上的原因吗?我觉得不全是!”

“哦?说下去。”刘邦从深深地自责中稍稍喘了一口气。

“汉王,我觉得咱们战前的部署没什么大问题,可为什么会失败?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项羽真的是世间少有的猛虎,如果想用一群人扑上去围殴他,想一仗就搞定他现在看来几乎不可能,对付他得准备打持久战,慢慢地熬他,把他熬瘦、拖垮,最后才能发动致命一击。

二是,咱们的战略部署的确有些问题。咱们人虽然很多,可都是摆在一个方向上,那人多的优势就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如果咱们在项羽的四周都布置好帮手,多在他身上捆几道绳子疲惫、来回折腾他,用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让他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几年拖下来,他就没有现在这么嚣张了。

所以,我觉得汉王应该首先挑选能和项羽对抗、相持的领军统帅,按汉王刚才的意思,我觉得在项羽南边的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而且他同项王之间有些隔阂,我们要利用这一点进行拉拢;项羽的北面,彭越正联合齐王田荣在梁地起兵反楚。这两个人可以立即拉拢使用。在咱们曾经占领的地方,就从汉王您的将领中挑选出来一个,现在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汉王,如果您要把关东的地方作为赏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现在虽然强盛、但最终还是可以打败的!”

张良说完,刘邦一下子跳了起来:“子房啊!你真是替我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大救星啊!我对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

张良看到刘邦心情彻底好转,又情不自禁地开始耍贫嘴,于是问道:“汉王,如果你觉得合适,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干?”

“现在就干”。刘邦一分钟都等不及,马上开始行动。

刘邦转身出来对身边的随行官员说:“像你们这样的货,没有一个够得上可以和我共商天下大事的!”

谒者(主管传达禀报的人)随何问他:“汉王何出此言?你想要干什么就直说,别动不动就扣帽子。”

刘邦一看,呦呵,还真有挺身而出的呢,于是就直说了:“你们当中有谁能为我出使九江王黥布那里,让他起兵叛楚?我要求不高,只须把项羽拖住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十分有把握了。”

随何便道:“那我愿意替大王跑一趟!”于是就带领二十个人去了九江。

有道是:“请将不如激将”。

刘邦还真是有手段啊!只不过,不知道刘邦是真的知道这些随行官员里有他需要的人才(如随何)而采用的激将法?还是在无奈之中,看着鞍前马后的随行人员发出的愤慨、蔑视之语,从而激怒了随何?

要知道,随何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荀子的弟子啊!

看到刘邦的“挑衅”,随何也不跟他废半句话,直接问刘邦“标的”是什么,刘邦说出心中目标和期盼,随何二话不说,直接接过标书,奔赴九江。这种气魄,又岂是后世酸儒所能比的?

五月,刘邦抵达荥阳,溃散的队伍都陆陆续续到那里汇合,萧何也征发关中新兵全部到达,汉军于是重又士气大振。

因为这次被项羽带来的精锐骑兵给打惨、打怕了,现在正对面的还是楚国的骑兵,于是刘邦决定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

他计划在军中挑选可以担当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过去秦军的骑士李必、骆甲出任,刘邦就打算提拔他俩。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是秦朝的人,又是败军之将。恐怕军中将士不愿意信服我们,所以我俩愿意辅佐大王您身边善于骑射的将领。”汉王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任用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骑兵在荥阳东面迎击楚军骑兵,大败楚军,楚军因此无法越过荥阳西进。汉王驻军荥阳,修筑甬道通向黄河,以靠它运取敖仓的粮食。

小人物的光芒:李必、骆甲不过是原来秦军的骑士,无名之辈,也不见有什么战功,可是为什么司马光会给他俩留下一段位置和人物专访呢?

他俩在当时是小人物,但是,他们不但有水平,要不然别人也不会推举他们;而且,他们有智慧、更有自知之明,瞧他俩说话的那个水平,合情合理,既说出担忧,又表了忠心,刘邦能不采纳和喜欢他俩吗;出手更不含糊,配合刘邦选出的步兵将领灌婴,处子战就大败楚军,能力用实践检验更有说服力和价值。

就像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高级军事学院进修时,发现自己的讲师居然是当初被自己生擒活捉的国军师长,他和他的战友们还不服不忿的。如果是在战场上,这个讲师还能指挥得动这些根红苗正的得胜将军吗?

所以,作为两个虽有才华却位居人下的小人物,李必、骆甲不但明白自己的出身和位置,而且还能抓住环境抛过来的机会,用实力赢得了人生中的转机。这样有才华的小人物,从古至今乃至未来比比皆是,有多少能有这样抓机会翻身的呢?

就在刘邦重整旗鼓、逐渐恢复元气、斗志的时候,他的发小、从沛县就一直跟过来的周勃、灌婴跑到他这告状来了。

他们要告的是陈平。

他俩对刘邦说:以前有人说陈平人品有问题,在老家的时候就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品德更有问题,居然“欺金盗嫂”。可你不管不问,还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让他来监督我们这些将领。我们原来也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送的金钱,金钱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较好的对待,金钱送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还不大相信。

可是这一次,我俩可是亲眼所见,你在兵败彭城时让陈平负责殿后,收容败兵、阻挡楚军,没错吧?那你知道那小子都干了些什么?这小子居然搞了一个“竞价通过”:谁出的钱多谁先通过,谁拿不出来或者出的不多,那就对不起,担任阻击楚军的任务。

大哥,你知道我俩,像我俩这种老实巴交、不欺男霸女、明抢豪夺的规矩本分的人就吃了大亏,在别人出高价优先逃跑的时候,没钱的我俩却还要替他们挡最后一波骑兵的追击。哪有这么干的?气死我俩了!大哥!陈平那小子真不是一只好鸟,如果你看在我俩跟你一路追随你的份上,那你就办他!否则,可别怪我们老哥俩,哼哼。

刘邦一听也极其愤怒,骂骂咧咧地命令把陈平的引荐人魏无知马上带过来加以斥责。

魏无知的回答充满了睿智和哲理:大王您现在起兵对抗项王,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人,陈平是最好的谍报专家、心理学家,是专门搞反间计、有一肚子奇谋异计的人,我才把他推荐给您。他对您的作用您是清楚的,他可帮了您不少忙啊?可您今天怎么揪住他以前的花边新闻死死不放呢?现在是打仗,谁的计谋高、点子好就重用谁,这跟此人的人品、道德是两码子事。您身边那些咬文嚼字的儒生那道德水准可高啊!满口仁义道德的,大王您怎么净往人家帽子里撒尿而不重用呢?

刘邦马上就反应过来,可周勃他们没听明白,还是不服不忿,最后,刘邦决定再跟陈平当面谈一谈。

刘邦问陈平:你最先侍奉魏王,接着又去侍奉楚王,最后来到我身边,如果是有情有义的人会这样朝秦暮楚、三心二意吗?

陈平回答得很直接:“您说我是“三姓家奴”,没错,我是先后服务过三位君王。我最先侍奉魏王,可他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项羽所任用宠爱的不是项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虚怀若谷、求贤似渴、能够用人,所以才来归附大王您。但我空手而来,如果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再说我是给您出谋划策的人,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柜子里,让我封存好给您送过来,我请求挂冠归隐、退出江湖。”

刘邦终于听明白了,马上向陈平道歉,又重重地赏赐他,接着升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特别是周勃、灌婴一看陈平不降反升,也就不敢再说三道四的了。

魏王豹请求返回魏地,探视双亲的病。结果他一回到魏国就绝断黄河渡口,倒戈降楚、背叛了刘邦。

六月,汉军引水灌淹废丘,废丘城守军投降,章邯自杀。汉军于是完全平定了雍地,设置了中地、北地、陇西等郡。

刘邦终于拔除了项羽插在眼中的最后一颗钉子。章邯死了,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放心大胆地出兵和项羽对抗了。

八月,刘邦前往荥阳,命萧何留守关中服侍太子。

萧何着手制订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机构,他在关中还管理人口户籍,运输粮草,调拨士兵补给汉军兵员,从来没有缺乏、断绝过。

汉王派郦食其去劝说魏王豹,一方面是劝他回心转意,另一方面是打探一下魏国的虚实。魏王豹不愿意再归附刘邦,他说:“汉王为人傲慢无礼,好侮辱别人,责骂起诸侯、群臣来如同斥骂奴隶一般,我绝不愿意再去见他!”

既然谈和不成,那就只有打了。

刘邦于是就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去攻打魏国。

刘邦问郦食其道:“魏国的大将是谁呀?”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汉王道:“这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将是谁啊?”郦食其答:“是冯敬。”汉王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也无法抵抗灌婴。”接着再问道:“步兵的将领又是什么人呀?”郦食其说:“是项它。”汉王道:“这个人抵挡不了曹参。如此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

无独有偶,韩信也问郦食其:“魏国不会用周叔作大将吗?”郦食其答道:“用的人确是柏直。”韩信于是说:“一个小毛孩子!”随即进兵魏国。

魏王豹在蒲坂部署重兵以阻挡从临晋方面来的韩信军队。韩信便增设疑兵,排列出船只,好像要在临晋渡河发起进攻,而让埋伏的部队从夏阳乘坐大木瓮渡河,袭击安邑。

魏王豹大惊失色,连忙领兵迎战韩信。九月,韩信进击俘获了魏豹,将他押解去荥阳,全部平定了魏地,设置了河东、上党、太原等郡。

看到没,刘邦对魏王以及他手下三位不同级别将领的细致了解,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对军事将领的理解和实战水平在当时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当然,除了项羽、匈奴冒顿及他手下的韩信除外。

这是《资治通鉴》里,第一次详细记录韩信独自统帅大军作战的战斗经过。

韩信这第一次独立指挥战斗就开始迫不及待的“玩弄”、“摆弄”兵法,把上次大败章邯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招数又发扬光大进行了升级改版,结果让那些不懂、不熟兵法战策的人吃尽了苦头。

现在韩信占领了魏国,为刘邦再出函谷关建立了桥头堡、缓冲区,他已经开始面对楚国的项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紧挨魏国的赵国又出事了。

当初,汉王刘邦邀请赵国陈余加入讨伐项羽的联军,但在巨鹿之战时,陈余与张耳这对儿生死之交变成了仇敌,张耳现在跑到刘邦这里。陈余就要求刘邦杀了张耳,他才会出兵。刘邦最后找了一个和张耳极其相似的人杀了,把人头送给陈余,陈余这才出兵加入。

到彭城之战兵败西撤时,陈余发现张耳居然没有死,还活蹦乱跳的,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就立刻背叛了刘邦。

现在韩信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他先去攻打赵国和燕国,扫除自己的侧翼障碍后,向东去攻打齐国,往南断绝楚军的粮道,最后可以专心对付正面的项羽。

汉王刘邦准许了他的请求,并派张耳与他一起领兵东进,往北去攻打赵国和代国。

闰九月,韩信击垮代军,在阏与抓获了代国的相国夏说。当韩信攻破魏、代两国后,汉王即派人调他的精锐部队去荥阳抵御楚军。

现在韩信虽然击败了魏国和代国,属于得胜之师,可是刘邦却抽走了他的一部分精锐部队。那韩信率领其余以及刚招募的几万新军,要越过太行天险的井陉口向东攻打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的赵国军队,他又会打出什么不一样、令人叹为观止的经典战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xw/14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