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苑旧体诗第五十三期中国现代文
导语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是诗词。古典诗词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格律是古典诗词的经脉,意象是她的灵魂,她以其格律与意向表达简约而含蓄的美。同时,她还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既有感情作用,也有社会作用,能够“抒情达意”。古典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读品与创作诗词,可以让人变得高雅、洒脱、睿智,让人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如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
本期推荐几位诗人的五首优秀作品,并由资深老师作了精彩的赏析,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栏目编辑:源流诗纪
年4月14日
本期上刊诗人:
今天、童话、人杰地灵、自由人、平章
1.燕归梁?春日
今天(辽宁沈阳)
野水鸳鸯阵雁追,柴院敞轩扉。柔风拾翠系春晖。柳翘足,子芽肥。
青山径滑、甘泉酒醉、万木抖清微。盘龙栈道走云飞。描摹处、怎能归?
于德新
这首《燕归梁?春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初春画卷。笔触精到,细致入微,景、物、意、象自然清晰,画面感好,最难得的是读起来尤为亲切。
写初春,就从初春的代表景物入笔。可每个作者,甚至每次的着眼点都不一定相同。本文作者以“野水”为第一场景,把冰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河当春天的标志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画卷中带有的是“鸳鸯”;第二个隐藏着场景应是蓝天,因为,接着说的是“阵雁”,还在雁阵后缀了一个追字,增加了动态感,与“春意闹”的闹字有异曲同工之感。接着“野水鸳鸯阵雁追”的画面是:“柴院敞轩扉”,把河边的人家和主人的位置做了定位。合起来是:流水人家,鸳鸯鸿雁。至于为啥选用鸳鸯这爱情的象征物,没做具体交待,但和鸿雁组合在一起,或许可以构成“异地恋?”,当然是揣测,总之,作者抒发的是一种温馨有着思恋的情感。作者接着对初春进行了细致点刻画:“柔风拾翠系春晖。柳翘足,子芽肥”。特别是“柳翘足”用的很鲜活、生动,有俏皮感。
词的下片应是作者越过当前远望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也可能是河的对岸,也可能是家的这边的山。啥样呢?“青山径滑、甘泉酒醉、万木抖清微。盘龙栈道走云飞”。很美,润泽生动的山,流泉飞瀑,栈道盘旋如龙,又烟雾缭绕,可谓灵山秀水。结句是“描摹处、怎能归?”,一贯的朦胧路线,任你想,或许也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或难来或难去,因“径滑”,因“盘龙栈道”只能“云飞”,反正作者和我一样在问“怎能归?”。
2.七律·立春
童话(四川成都)
门掩南枝万点黄,落霞一抹挂青苍。
春回古道因风软,腊尽寒庐觉昼长。
只恐樵歌惊客路,犹闻瓦雀说他乡。
几时觅得壶中醉,梦醒归来看海棠。
自由人
好的诗词总能给人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感在品读诗词时,不知不觉间被作者代入,让人身临其境,久久萦绕,挥之不去。这首诗就有这种代入感。
初春向阳枝头已绽放鹅黄,在一抹余晖下嫩叶垂下来,好像挂在朦胧如黛的远山霞光上面。一个挂字使画面顿然有了层次。柔软的春风从古道轻轻走来,腊月将尽,白昼忽然变长,紧扣立春,选择古道和寒庐为意像,又为整首诗平添几分雅意。转句是一幅漂亮的流水对,是因为怕山野歌声惊扰这份寂静的去路,瓦雀先叽叽喳喳的吵闹起来。什么时候能约几人再来把盏一醉,待醒来时,看那海棠绿肥红瘦。
这首诗用笔细腻,取像典雅,以立春为主题,不仅给读者展现一幅山林画卷,也从中透露出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尘世的情致。这也是我们这些所谓文人墨客孜孜追求的精神向度。
3.七律?外卖小哥
人杰地灵(吉林长春)
顶风冒雨串街行,脚踏飞车险且惊。
戴月披星为食客,忘餐废寝是谋生。
人勤自有千般意,身苦应含万种情。
走过城中多少户,只留微笑不留名。
童话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兴行业诞生了——外卖快递员,从我们的一日三餐到生活必需品,无不是通过快递小哥的殷勤劳动送到我们的手上,可以说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和快递小哥风里来雨里去的殷勤劳作分不开的。这期的诗临屏写快递小哥的就有3首(其中本人也写了一首),可见这个行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之程度,下面我们来赏读一下这首七律。
“顶风冒雨串街行,脚踏飞车险且惊。”首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主人公在风雨中,脚踏飞车,穿街过巷,”险且惊”,生动形象。颔联进入陈述,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顾客,为了谋生,简捷流畅。颔联转去抒情,语意顺畅,自然明通。且中二联的对仗很工整,节奏赋予变化。尾联顺势而下做以总结,结句很棒,“只留微笑不留名”,全文的点睛之笔,余音袅袅。
一首诗词能让作者读得懂,理解的透,从而产生共鸣,才是好的作品,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生涩的词汇和生僻字,这首诗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全诗动静结合,层次分明。语句熟滑流畅,布局得当,作品朴实无华,内涵丰实厚籍。在韵脚的选择方面作者也做到了阴平、阳平的穿插,读起来朗朗上口、阴阳顿挫,赋予音乐的美感。
不足之处,本人不赞成成语入诗,颔联的两句的词汇虽然做了颠倒,但成语的痕迹还是很明显。再者,全诗八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比例,最佳是4/4、3/5或者5/3,尽量不产生2/6和1/7,这个在我们可以去唐诗三百首里面借鉴一下。虽然瑕不掩瑜,但我们还是力争把每一个细节做好,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
4.七律·养蜂人
自由人(甘肃陇南)
缘山涉水去天涯,放牧春光四海家。
几许乡心愁陌路,一肩风雨任流霞。
殷勤可酿人间蜜,淡泊何求此世华。
唇齿留香君应晓,辛劳万事尽桑麻。
李素清
一看到《养蜂人》这个主题,让人立刻想起《可可托海牧羊人》这首歌,想起牧羊人与养蜂人凄美的爱情故事,想起女养蜂人拖家带口、餐风露宿、苦难营生。
通篇读罢,方知此养蜂人泛指天下男女养蜂人,非可可托海的女养蜂人。“缘山涉水去天涯,放牧春光四海家。”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养蜂人借美丽的春光,远离家乡奔赴天涯,他们四海为家,其目的就是为一箱箱的蜜蜂寻找花海。“几许乡心愁陌路,一肩风雨任流霞。”颌联承接首联,道出了养蜂人在陌生地域谋生的几多无奈,丝丝乡愁送走了无数个风雨天、黄昏日。颈联“殷勤可酿人间蜜,淡泊何求此世华。”人间的甜蜜来自养蜂人的勤劳,可淡泊的他们远离喧嚣纷争的尘世,酿造着人间可口的香甜。转句十分自然流畅,可谓全篇的点睛之笔。“唇齿留香君应晓,辛劳万事尽桑麻。”诗人佛眼慈悲,对下层的劳动人民观察入微。一丝同情,一丝怜悯,正是诗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对下层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结句才能得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升华。
记得多年前,我乘车从杭州回来,车子在某过境收费处堵塞。原因是装满蜂箱的车辆未缴过境费,收费人员不懂得蜂箱是免收费的“绿色农业”。僵持久了,蜜蜂飞进了收费窗口蛰得收费人员哇哇大叫…我也曾经到养蜂地去看养蜂人如何割蜜。那密密麻麻嗡嗡鸣叫的蜜蜂,让人毛骨悚然。蜜蜂并不欢迎我的到来,狠狠地蜇了我一口。我对蜂针过敏,医院打针吃药。可见,养蜂人的生存是多么不易!
诗人选题准确,直视卑微小人物,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愿与诗人对辛劳的养蜂人付一份感恩之心。
5.燕归梁?春曲
平章(甘肃天水)
弥野晴光陇水头,唤春鸟嘤呦。情思惯到蓼花洲。风淡淡、梦悠悠。
南归野雁,东来紫气,四季作云游。农家喜乐在当头。听社鼓、沃泥牛。
唐铭国新
一般的写春之词会聚焦于春风、春花、春草等物来具体展开,并以此为依托来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春曲》却独出机杼以声音组成乐曲来表现春物春情,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初一看,声只有鸟鸣、社戏的锣鼓铿锵与对耕牛的吆喝。不过,这已经构建起了自然与人事的双重乐曲,令人十分赏心悦目。
仔细品读,那隐性的声音,真正地描摹到位。稍微往深处想想,就能够见出端倪来。
请听,“陇水(源)头”流水稀里哗啦,或者叮叮咚咚,绝对有,很好听。是跳动的音符,是欢愉的心声。
大风有巨响,那淡淡(的风),必定也惹动物事发出“簌簌”的细小声音。这是和音,这是协奏曲。
还有“南归野雁”,给人有凄苦和孤单的感受。不是家雁有人饲养,一切食物都得自行去寻觅。找到了,自然欢愜;要是不凑巧,饿肚子就难免,因而,或欢叫一下,或悲啼一腔,应该正常。
总之,本词以春天的声音为主体来表达,委实匠心独运。词曲选材新颖,表现手法上则明写与暗写交替运用,词人用心尽意谱弹出了一支春光里美妙的自然与人事交融的乐曲。
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组织机构
顾问:萨仁图娅林雪宋晓杰王爱民
名誉会长:肖复兴
会长:石英
执行主席:林膑
总编:兰茹
副总编:潘加红于德新叶如钢梁环宇
总监:白奕雁鸣
工作室推荐、合作纸刊(陆续添加中)
《诗歌月刊》
《诗潮》
《绿风》
《人民日报》海外版
《汉学诗简》(日本)
《神州(新农村)月刊》
《中国现代文化报》
《辽河》
《中国诗人》
《天津诗人》
《文学月报》
《辽西风》
《营口日报》
《山风》
《社区文艺》
《长江诗刊》
《五月花》
工作室合作自媒体网站(陆续添加中)
《人民日报》人民号
CCTV我爱你中华网
消费文化网
今日头条
中国现代文化网
搜狐网
现代文化报
主编:梦的门
选稿编辑:潘加红叶如钢烟火黄蜂于成大杨智源觅青沙海驼黑眸希酌余光之瞳锐千语江月叶归尘田不易钱明
收稿编辑:黄欢绿海一蚁就因王光景兰葳蕤月伴枝头若水涉烟
责编主任:雁鸣白奕
群管主任:绿海一蚁
群管副主任:冷松(机动)
顾问:曲日光
主编:于德新梁环宇黎明童话源流诗纪
主编助理(副主编):米兰
副主编:逍遥自由人平章丽影梦想与天命领地三笑窥情洪波涌起
嫩寒锁梦紫华
编辑:杨柳明月荆楔子唐铭国新玉玲珑三江歌者
机动:帘子王志刚孤鸿水含笑岁月如歌春藤恋
杨柳依依
责编:
《诗临屏》:米兰
《点诗台》:洪波涌起
《精华苑》:源流诗纪
微刊制作:王洪娟
终审:于德新梁环宇黎明童话
主任:永军刘佳欣
成员:白奕吉宝宝王洪娟杨延瑛
终审/兰茹
编辑/王洪娟
THE
END
文化报
诗歌投稿请加主编
编辑/杨延瑛审核/兰茹
————————————
所有标识”原创“字样作品均为作者授权独家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部分图片、乐曲来源公开网络素材且仅用作分享,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兰茹中国现代文化报·辽宁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xw/10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