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中国乡村杂志年第一季度有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

"关大研究"的致富攻略(报道)

文/公子奇

关大研究是一个人的绰号,真名叫关运良,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北三家乡黑石木村人。我和他既是同乡又是朋友,都是满族人。但听他说只有佟、关、索、马四姓才算正宗的满族人,其他的姓氏即便是满族人,也不是正宗的,只能算旁门别支。据他说他家祖上叫瓜尔佳氏,曾经出过一个将军,在满清时代那是相当显赫了,后来改朝换代,家族也随之没落了。但我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他家曾经显赫的家族,而是他别具传奇色彩的致富经历。

老关这人有两大不同于常人之处:一是乐观主义,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没有愁的时候;再就是凡事都爱琢磨,哪怕走路踢到一块石头,他也会捡起来琢磨半天。一来二去,村里人就把“关大研究”这个绰号送给他了,真名反倒没几个人知道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广播喇叭天天号召大伙如何发家致富,可村里人却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敢先出头。就在大伙都犹豫观望之时,关大研究坐不住了,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一番调研,他将致富目标锁定在了养鸡上,养鸡本钱少又易于成功。目标一旦确定,关大研究说干就干,筹措资金去镇上把鸡雏买回来了。这是他的第一个致富项目,因此他特别上心,就算夜里去撒尿也要看看小鸡是否缺水缺食,这么精心的养了两个多月,小鸡们长的都有二斤多重了,但问题也来了,饲料不够了。关大研究就琢磨出了个妙招,他利用白天上山放牛的空闲,割来十几捆荆条,编了四五个囤子,去放牛时他就把这些鸡都抓进囤子里,用牛车拉到山上去,把牛和鸡往山上一赶,它们就各自找食儿去了。

到了傍晚,牛也吃饱了,鸡也吃的胃都撑到一边去了。关大研究便拿出一个破铁盆,用一节木棍当当当这么一敲,小鸡们便从四面八方连跑带飞地回到了山下。当然了,这些都是在家时就训练好的。自从实施了放养,小鸡们眼瞅着见长,因为他们平时根本就吃不饱,而来到山上后,草丛里树林下的虫子蚂蚱管够吃,想不长都难啊。

关大研究眼看着这些承载希望的小鸡们一天一个样,心里那个高兴就甭提了。可是,就在关大研究做着养鸡致富的美梦时,不幸降临了。山上的那些狐狸、野猫、黄鼠狼、老鹰、蛇等等,全都盯上了这群小鸡。可怜关大研究的那些鸡,没有一天不丢的,最后被偷得只剩下不到20只了,关大研究欲哭无泪,还被他老婆骂了个狗血喷头。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行就从头再来。不久以后,关大研究又在报纸上看到吉林省有个养鸭大户赚了大钱,他便又开始着手筹措资金,几乎全村都借遍了,又从镇里的信用社贷点款,便马不停蹄地找到了那个养鸭大户。好话说了有三千,终于感动了大户,答应本钱卖给他二百只鸭雏。关大研究千恩万谢,又一次带着他的致富梦想趾高气扬地回了村。

鸭子养到三个月以后,长得越发招人喜爱了,但随即关大研究又琢磨出一个新点子。鸭子是离不开水的。于是,关大研究就在门前的菜园子里挖了一个水塘,后来又在报上看了一个养殖的报道,受到了启发,又买了几千尾鱼苗放到水塘里,竟然搞起了立体养殖。几天以后,他觉得水温太低,可能会影响鸭子和鱼的生长速度,就买来电线又接上了三五十个灯泡,再用塑料薄膜扎紧,做好了防水处理后,便放到水塘里通上了电,谁曾想那些鸭子没事却总去啄电灯泡外面的塑料薄膜,后来竟给啄破漏电了,结果连鸭子带鱼都给电死了,他老婆气得把他好一顿胖揍。

接连的失败,使得关大研究的生活雪上加霜。但即便是负债累累,他也毫不气馁。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他又把目光聚焦到老黄牛身上。早在生产队还没解体的时候,关大研究曾经搞过食用菌栽培,他这会突然想起来了,好像在哪一本食用菌报刊上看到过牛黄人工栽培的报道。牛黄可是无价之宝啊!关大研究马上查找资料,又瞒着老婆偷偷去了省城,买来了牛黄栽培的菌种。然后偷偷地给自家的大黄牛做了菌种接种手术。捎带着又给家里的大黄狗也种上了能长狗宝的菌种。这下万事俱备,就等待收货了。

自从老牛和大黄狗被接种上了菌种以后,老牛日渐消瘦,大黄狗也没有精神了。关大研究却乐坏了,这些症状和书里所描述的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接种成功了,收获牛黄和狗宝指日可待。那阵子,关大研究在睡梦中都被笑醒了。就这样被希望和期待煎熬了半年以后,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老牛死了,它已经瘦得皮包骨了。

关大研究拿刀迫不及待的在老牛后背上割开了皮肉,把手伸进去翻找着了半天。最后,直到把老牛开膛破肚,也没找到一小疙瘩牛黄。他老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瞎鼓捣的,他老婆气得拿起那把尖刀要捅关大研究,后来邻居都来劝说,他老婆才算做罢。大黄狗不几天也死了,自然是连狗宝的影子也没看到。

接二连三的失败,关大研究不但没富裕起来,还欠了一屁股债。可他天生就是个不服输的人,没钱搞别的项目,他就一门心思又养起了蜜蜂,以前他就爱鼓捣那玩意儿,没想到,这回还真让他搞出名堂来了。

因为关大研究养的是野生的蜜蜂,所以对生存的环境要求极高,蜂巢要用一搂多粗的空心圆木来做,里面还要用凿子铲去腐烂的木质部分,蜂巢要安放在背风、向阳、而且视野开阔的山坡下,上面还要用稻草苫好,不能淋进去雨水,下面再留出供蜜蜂进出的洞口就可以了。

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是蜜蜂们分家的时候,这时的新蜂王长大了,它要带领一批新的子民去建立自己的国家了。关大研究这段时间就得格外小心。如果弄不好,新国王就带着它的子民远走它乡了。记得有一次我和他去山上查看蜂巢的时候,正赶上有一窝蜜蜂刚飞走,我和关大研究拎着铁锹拼命地追,差点累吐血也没追上,眼看着一窝蜜蜂飞进大山里去了。

到了秋天,就到了收获蜂蜜的季节,关大研究要把蜂巢连同蜂蜜一起收回来,剥去蜂蜡,再把蜜甩出来,最后用纱布把渣子滤出去,得到的是晶莹剔透、泛着琥珀色的液体,就是真正的蜂蜜。据关大研究说,蜜蜂需要从几十万朵野花中采的花粉,才能酿出一斤蜂蜜。不光人稀罕,连山上的野兽都喜爱的不行,有几次眼看着就要到收蜜的时候了,却被山上的蜜狗子(学名狼獾)给吃个精光。但关大研究并不灰心,他收拾好被蜜狗子弄得一塌糊涂的蜂巢,重新安置妥当,等待来年再进新蜂。

由于关大研究养的是野生的山蜜蜂,所产的蜂蜜更是蜜中极品,不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难得的养颜美容护肤佳品。物以稀为贵,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许多人都是春天就把定钱交到关大研究的手里,到了秋天还不能保准就能买到蜂蜜呢。蜜蜂,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精灵,终于使关大研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虽然道路有些曲折,但终于还是走过来了。那年年底,他送了我两罐蜂蜜,打开盖子,蜂蜜色泽金黄而又芳香四溢,用筷子挑起一点放进嘴里,舌部的味蕾神经颠覆了之前所有味道的认知。我想,世上最美的滋味,也就这个样子吧!

审阅:阮胜明

简评:"关大研究"经历一次次失败,最终通过养蜂实现致富梦想,这是一位农民的勤奋和执着。关大研究的故事,再次印证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一道理。

终审:刘俊鹰

作者简介

齐广财,文学爱好者。

出版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tw/109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