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死后,刘邦就发了一个毒誓,韩信之死其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4/5456688.html
什么毒誓,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刘邦刘邦发下的毒誓,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白马之盟了,其时杀白马,涂口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搞得相当正式,导致吕雉乱政时,大家也都拿这个誓言来要求她,认为但凡违反,便是大不敬,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由此可见,刘邦的誓言大约就是神圣的条约,是谁都不可违反的,否则就是大不敬,就是逆天,是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奇怪的是,刘邦的白马之盟大家都记得,并且十分重视,而在白马之盟之前,刘邦还发下一条毒誓,其仪式、规模比白马之盟还正式,还隆重,可无论当时还是后世,大家为何就选择性忘记呢。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楚汉相争时可以造反,刘邦平定天下后,钟离昧投靠韩信时也可以造反,可韩信呢,却放弃大好机会,毫无准备的等刘邦收拾他。刘邦开国,立有大功的梁王彭越,西汉建国之后,每年朝觐,他都最及时,最恭顺,亲自从封地到长安向刘邦表示忠诚。可这两人呢,韩信死于长乐宫,彭越被剁成肉酱,是他们没有能力自保吗,不是,既然有能力自保,并且完全有可能另立局面,可为什么都像绵羊一样任刘邦收拾而毫无防范呢。相信刘邦的人品以及自己同刘邦的关系?这个理由实在太过荒唐,韩信、彭越等功臣都是造反出生的枭雄,他们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毫无保障的所谓的人品上,这根本不可能,而之所以相信刘邦,相信刘邦不会向他们挥起屠刀,其实说实话,就以项羽死后,刘邦发下的这个毒誓有关,而这个毒誓,刘邦搞得相当正式,实在不由你不相信啊。西楚霸王项羽大约是灭秦之后刘邦最大的敌人了,他俩经过四年争斗,刘邦付出无数牺牲,几乎使足了吃奶的力气,才于公元前年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项羽死后,天下终于平定了,我想刘邦那时候是很有些高处不胜寒之感的,或者他与各路诸侯、功臣还为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心寒。就在公元前年正月,刘邦与各路诸侯将项羽下葬于谷城之后齐聚定陶,商议国家今后的走向,就在这次定陶会盟当中,诸侯一起要求刘邦当皇帝。然而刘邦却谦虚的说:古战场遗址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当皇帝要有非常贤明的品行,不是说几句大话就可以的,我还没那个资格。刘邦很谦虚的推辞,各路诸侯能干吗,不行,一起劝谏他说: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没有比你更适合当皇帝的了,我们主意已经拿定,死都不会更改的。诸侯的意见很坚决,刘邦很得体的推辞再三,终于推辞不过,于是就选了个吉庆的日子,在汜水北岸即位当了皇帝。当时连都城都没有,就在销烟未尽的楚汉战场即位为帝,这样不讲究形势,刘邦还真是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啊。史记上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充满溢美之辞,仿佛让人形象的看到,刘邦,这是个多么平和的皇帝啊。可是,也不知又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即诸侯所说的:有功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刘邦很大方,从不吝惜对功臣的赏赐,只要有功,就可以裂地而封为王侯,为什么单把这一句提出来,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有功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其实就是各路诸侯、功臣同他的约定,即:我们帮你打下江山,而你要保证我们的永久富贵。诸侯、功臣们说的这么清楚,刘邦能不明白吗,他不傻,他知道,只是诸侯、功臣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要求过分吗,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放在当时,其实一点儿也不过分。平常呼朋唤友,关系都很好,既然是朋友,在共患难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共富贵,刘邦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诸侯、功臣的心思,也许这时候也对这些人充满感激。于是呢,就在项羽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年冬12月,根据夺取天下的功劳。除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外,还册封了位功臣,给他们给予列候的爵位,在册封列侯之后,为了让诸侯、功臣放心,刘邦即隆重其事的发了一条毒誓,即有名的封爵之誓,与诸侯各自签约,将内容以丹书书于铁券,分成两份,一份由功臣保存,一份隆重其事的藏于太庙之中。古人都是十分迷信的,对皇帝而言,藏于太庙那就是约束力极高的誓言,因为在古人眼里,违背这种誓言就是不敬祖,不敬天,不但自己信义全失,而且还会受到老天最严厉的惩罚。从某个层面讲,封爵之誓要比白马之盟正式的多。刘邦为了安抚功臣的心,他都是怎么说的了:发誓《汉书》中如此记载: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楚汉春秋》逸书中如此记载: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虽然字面上有点出入,但意思是差不多的,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即使黄河变得如衣带那样狭窄,泰山夷为砥石一样平整,只要汉室江山存在,你们的爵位及封地也将子孙万代永世相传。厉害吧,刘邦以汉室江山以及祖宗宗庙做担保,同功臣发下誓言,这跟毒誓有什么区别,而且还隆重其事的丹书铁券,藏于太庙。项羽死后,刘邦就发下这样的毒誓,以祖宗、江山社稷来保证他对诸侯、功臣的诚心,韩信、彭越等人能不相信吗。不但相信,而且信得五体投地,不是韩信、彭越等人傻,实在是在他们眼里,刘邦当时几乎把心都掏了出来,而且还有江山作保,神灵为证,这一套仪式下来,谁还能不相信呢。就是换做两千年后的我们,空拍也会相信的无以复加,更何况,我们并不比那时候的人们聪明。于是呢,韩信、彭越就再也不会怀疑刘邦的诚意了,可他们却忘了这样一件事。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曾以烹太公为由逼迫刘邦投降,可刘邦却说:吾与项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若烹汝翁,幸封我一杯羹。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无赖起来,还有什么事能管得住他呢。所幸后人赶紧将封爵之盟忘掉,所以刘邦的一切行为,大约也就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jji/13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