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牧场丨眼神掌上兰州
眼神
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七年级三班王露晗
制作于乾隆年间的“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年5月2日,在北京文物局文物公司总经理兼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秦公的努力下,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竞得,并无偿捐献给首博永久珍藏。
“我”是一只瓶,已三百岁。“我”见证了那些眼神,而那些眼神见证了时光。
“下面拍卖的是‘粉彩镂空六方套瓶’,起拍价万港元……”香港苏富比拍卖会里人头攒动,气氛凝重,对古董、文物感兴趣的中外富豪们齐聚一堂,一双双黑眼睛、蓝眼睛中透露着好奇和赞叹,而它们无一例外,全都出神地望着“我”。
“我”身高40.6厘米,主体为酱褐色釉彩,用金银双色勾绘缠枝花卉等纹饰,六面镂空开窗,外瓶画着西番莲、佛手、寿桃纹等立体粉彩图案,内瓶画着青花。“我”的全名叫作“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出自乾隆年间唐英大师之手。
一百多年前,一声声炮火惊醒了“我”的美梦。宫女们惊恐的哭喊声,侍卫们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圆明园的静谧安详。枪炮声中,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瓷器的破碎声,粗鲁的喊叫声和得意的狂笑声纷纷入耳。突然,一双蓝色的眼睛出现在“我”面前,贪婪、暴戾……就这样,“我”被装进了一个暗匣子里,带出了高墙,等重见光明时,已身处一个陌生之地,盯着“我”看的都是一些蓝眼睛黄头发的人。“我”的周围不再是琼楼玉宇,也不再是雕梁画栋,“我”知道“我”与我的祖国失联了……
“万”“万!”拍卖场上你来我往,竞拍异常激烈。拍卖官示意大家安静。“现在是否还有加价的……”
人群里,“我”忽然看见了一个眼神,那是一双黑色的眼睛,坚定而又激动。当他望向“我”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他的眼眸里闪着一丝光。
“万一次!”“万两次!”
“我”有些忐忑,不知命运又将何去何从。“我”看到他擦了擦额头的汗,随后拿起手机,与电话那头的人简单地说了两句,就放下手机,志在必得地望着台上的拍卖官。全场的氛围也紧张到了极点,有的外国人耸耸肩表示放弃,有的华裔正在思考要不要继续加价。记者们的镜头也都转向了他。
“万三次,成交!”听到场上重重的一槌,全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而那位男士此时也重重地松了一口气。那一刻,我看到他的嘴角有些颤抖,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激动地过来抱起了“我”,那一刻,一丝温暖传遍了“我”的全身。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让我回归祖国,北京文物局文物公司总经理秦公,经过周密的计划,坐镇北京电话指挥,在瞬息万变的竞拍现场,在短短的6分钟内,44次叫价中,以万港元不含佣金的价格,让我这件登峰造极之作,回到了祖国。而秦公先生由于连续几天的呕心沥血,在竞拍成功的第八天,都没能来得及看“我”一眼,突发心脏病,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如今,在“我”的身边,又有了许多眼神。对,“我”成了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参观者中不乏许多少年,他们的眼神里,稚嫩中藏着勇气,懵懂中透着朝气,青涩中露着正气。在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一个强盛国家的影子,我看到了祖国栋梁的影子。你可知?这样的眼神我盼了多少年?等待了多少载?
三百年了,“我”终于见证了最好的时光,而时光见证了祖国最美的眼神!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写海外文物回归的作文。这类题材的作文若以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叙述,很容易写成乏味的流水账。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以文物为叙述主题,从文物的视角写它被劫掠、被拍卖的经历,写侵略者的残暴贪婪,写爱国者的拳拳之心。本是亲历,行文自然流畅,是篇佳作!(陈曙)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它冰雪中
——邢岫烟与兰
西北师大附中届24班周琪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终究如大梦一场,“珠玑昭日月,黼黻焕烟霞”的盛景还来不及怀念,就化成了齑粉,散在旧人倚栏杆的泣泪里。尚叹气着繁荣富贵如过往云烟,却意外于僻静处与一朵兰相遇。
曹雪芹先生不曾赋予她浓重笔墨,于是鲜有人能从琉璃般破碎的描写中捡拾拼凑出她的身影。
没有“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的初遇,故事的主流不从这里开展,《红楼梦》的笔墨也不在这里点染。连袭人、麝月、晴雯,宝玉都绝口称赞她们为“精华灵秀”,却独独忽略了独自在角落的邢岫烟。就是这样的毫不起眼,在大观园一片百花齐放的姹紫嫣红里,一朵孱弱的兰花怎可能不被忽略?隔着时间,隔着人群,我和她实在离得太远。只能依稀看见“云出岫”的朦胧,烟雾缭绕间氤氲着兰花绵长的清香。
兰,生于幽谷,遗世间以晚芳,似乎注定了她是雅的。
与妙玉十年情义,一墙之隅,朝夕问字,既有贫贱之交,又是半师之分。她恪守本心,待人平易,清贫而不孤高。承了妙玉的一份雅,弃了妙玉的一份俗,玉成了“超然如野鹤闲云”的温润与淡然。于是,桃花诗社能听得她轻轻地吟哦,紫菱洲的小屋里留得她撰的一纸诗文。她在名利竞逐中释然一笑,守住内心的清澈顺遂她心之长愿。
兰是坚韧的,亦是有风骨的。红楼女儿们多是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再不济也是书香门第,唯岫烟出身卑微寄人篱下。一介女流,在封建社会里身世浮沉雨打萍,前有十二金钗恣意张扬,后有邢夫人的虚与委蛇,出身的贫寒使需用之物匮乏亦少人照拂,永远在生活的罅隙里做被人忽视的兰,却仍旧不卑不亢。“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大观园中的浊气只如过眼云烟,邢岫烟在浮华中付之于微笑,内心却丝毫不为之动容。是了,她其实从不渺小,在她单薄的背影中,中国自古的雅士精神才得以延续,行走于人世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紫菱洲花开花落人去楼空,邢岫烟“兰”的风骨却跨越千年。
点燃一盏青灯,手捧一颗红豆,与她把酒共从容,共看一轮明月,共饮一段离愁。
安史之乱
兰州树人中学七年级五班杨尚晨
万里铁蹄鸣,千里江山难平。天微雨,忽闻子规啼。家家老小哭天地,却把肝肠寸断泣。曾经多少繁华事,歌舞升平奢靡音;直至叛军入长安,而今只剩硝烟弥。
君王逃蜀,千万里人家,俱作灰烬。王侯府内再无声,行人道旁乱轰鸣。男子征兵无音讯,女子命贱如飘萍。生前辛勤种地者,却做马蹄亡下魂。夜深,独望天,只见独月照映,群星满幕。近望,只做零星几堆火,多少不见旧人烟。仍无亲人音讯,叹之:欲上九天摘月,取星具入囊中,只留千万家灯火,依旧繁喧。
书籍是梦的阶梯
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初三十一班黎欣睿
何为理想?儿时起的那份初心,青春路上依然坚守的信仰。
老话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自儿时起,常听长辈说“要好好读书”。曾天真地认为,好好读书就是要考出好成绩。
但现在,我已不再有这样的想法。
曾经,因为了解到李大钊先生为理想而放弃了读书,我遂有了一个根本站不住脚的想法——李大钊都不读书,我也不想读了,说不定也能成功。而后,又了解了陈独秀先生后才真正明白,放弃学业,并不等同于放弃了读书。相反,他们为读书废寝忘食,为理想读书破万卷……
读书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途径——我深刻地领悟到。
于是,挑灯夜读成了我为理想奋斗的方式。数月后,自以为是地觉得足够了。便十二分自信地去参加全市的作文比赛,我的文章先是从班级中脱颖而出,后又成了年级中的翘楚。这让我洋洋得意,便不屑地以为这比赛没什么挑战。两个月后的晨会上老师正在公布获奖名单,那一刻的我已在心中默默琢磨,如果有人夸我,我是否应该谦虚一下?只听话筒里传来“各班整队带回”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却又有了一丝侥幸,难道没听到?同班的一个同学拿着证书归队时,那感觉如晴天霹雳,大家都在观摩那位同学的证书,还有祝贺……
沉默。
这一次碰壁,不说打击大,但的确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侥幸并不能助我实现梦想。当然,读书得一字一字读,进步得一步一脚印这个道理一点水分都没有,可能读书不会直接给你带来利益,但一定会在今后的某个时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此后,不再侥幸,不再自负,脚踏实地。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枯燥万分,读久了便乐趣无穷。每每疲惫,心中总会浮现出与奖状失之交臂五味杂陈的不甘以及多年的梦想。每每想起,又充满力量,继续嚼着一字一句的书。耳畔时常回荡父亲的那句:“属于你的终会来的。”
是的,我坚信属于我的终会来的,我的理想、初心和信仰。还有,使我遗憾良久的奖状。
何为理想?读书破万卷不嫌枯燥,不惧失败乐此不疲的精神,每每读书的喜悦中包含的那一份矢志不渝的初心。
特别提示
扫一扫来投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x/1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