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明理middot教育篇第三十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共一百年历史内容,浩如烟海,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我们根据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依次为大家理清党史脉络,展现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年)
巧渡金沙江年,在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前,蒋介石曾在庐山开办军官训练团,专门集训参加“剿匪”行动的排以上军官。他亲自授课,就战场上的主动权问题做了一番训示,说:“我们做军人的要立功,要打胜仗,就务必要时时记住‘主动’这两个字。若一旦陷于被动的地位,就会失败!
毛泽东对主动权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比蒋介石的理解要更加高明,不仅对主动权在战争中的含义进行了精确的诠释,而且将之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做了精妙的定义。他说:“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
蒋介石的主动是靠自己的计划强加于对方的,而毛泽东的主动则是“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而产生的结果,是在战场较量中依靠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的卓越指挥才能夺取的。蒋介石在发动第五次“围剿”后,曾一度在战场上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把红军一步一步地逼上了长征之路,又曾一度陷红军于绝境。而红军虽然暂时跳出了国民党军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形势却依旧紧张,行动稍有失误,就将重新陷入重围。况且,调出滇军,只是实现了北上的第一步计划,在红军的前面还横着一道天险——金沙江。只有渡过金沙江,方能彻底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堵,真正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于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红军与国民党军,在贵州、云南的崇山峻岭中,展开新一轮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惊心动魄的较量。
红军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要图(年4月8日~5月9日)
挥师入滇接到红军西进云南的报告后,蒋介石于4月10日召集他的“追剿”军高级将领开会,确定了“紧追围剿,不使休息”的“追剿”新战略。他解释说:“现在贵州的残匪已经饥疲万分,恐慌之极,拼命想逃出重围找一个休息的处所,所以拼命逃窜。如果我们军队能够紧紧跟踪围剿,使他不能稍舒喘息,他沿途疾病、死亡、落伍、逃散的便一天一天多起来,他的力量便一天一天损失,到最后整个崩溃完事。反之,如果我们不能紧追围剿,他到一个地方多停留几天,甚至盘踞下来,就可以裹胁民众,搜集粮食,扩充力量了。紧追围剿是我们最容易做到,亦最有效果的战略。”
兵临昆明中央红军主力大举进入云南,蒋介石终于明白了毛泽东让他调出孙渡的目的是要借云南西征,在连呼“上当”的同时,急忙调整部署。他判断,红军主力很可能将由平彝北进,与正在黔西水城地区活动的红9军团会合,然后向西渡金沙江或向北经毕节进入川南。于是,连电龙云、薛岳,命令周浑元纵队、吴奇伟纵队和第53师北向宣威、威宁推进,滇军孙渡纵队尾追红军,黔军在黔西地区部署部队堵截,川军一个师集巾毕节机动,企图围歼红军于宣威、威宁地区。
巧取皎平渡长江在西康(今属四川)、云南境内段称为金沙江。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奔腾而下,从巴塘到石鼓突然来了个一百多度的急转弯,掉头北上,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弯。奔流的金沙江水,冲入海拔五千多米的哈巴大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削出了三千多米的大峡谷——虎跳峡。江水越过峡谷后,流到云南元谋、禄劝一带,这里江面渐宽,水流稍缓。龙街渡、洪门渡和皎平渡都是沿江川滇间的重要渡口。此地气候炎热,相传三国时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即指此地。
渡过金沙江干部团巧夺皎平渡,占领通安州,为红军主力渡江打开了通路。陆续而至的红军部队在渡口附近努力搜寻,又找到了五只木船。七只木船,大者可渡三十人,小者可渡十一人。由于水流太急,无法架设浮桥,两万多红军渡过金沙江,全靠七只木船往复运渡。为此,中革军委组成渡河司令部,专门负责指挥渡河工作,并在两岸燃起木柴,昼夜渡江。
红军巧渡金沙江到底“巧”在哪巧用“调虎离山计”4月初,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直奔贵阳,一度打到离贵阳城20公里的飞机场。毛泽东的作战意图是“调虎离山袭金沙”,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因为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必须调出滇军,扫除主要障碍。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看到红军直逼贵阳,自己身边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急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又严令湘军、桂军等各路军队对红军堵截。直到发现红军在贵阳东三四十里外向西南急进,才解除警报。
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贵阳以东集中时,中央红军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以每天60公里的行军速度,向云南方向疾行,逼近昆明。
这时,大部滇军已调往贵阳“听用”,昆明城内及其周围兵力非常空虚,蒋介石派出追击的部队也远距红军三天以上路程。为保住昆明,“云南王”龙云让尚在曲靖以东的孙渡纵队取捷径赶往昆明,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来防守。这样一来,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削弱了,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巧借“龙云献图”红军进入云南东部平原后,对当地的地形道路很陌生,仅有一份全省略图且地点路线都很不精确,完全靠询问向导一步步探索,少不了走弯路。
巧的是,当红军包围曲靖向马龙前进时,迎面截获了由昆明驶来的给薛岳送物资的汽车。车上满载着宣威火腿、云南普洱茶、白药等,最为重要的是,车上还有印刷精致的一比十万的云南军用地图。原来,薛岳因没有云南军用地图,请龙云送去。龙云原本要派飞机去送,但是机师忽然生病,只好改用汽车。没想到被红军截获。
这些地图为红军行军作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毛泽东知道后开心地说:“当年孔明入川有‘张松献图’,今天红军入滇有‘龙云献图’。”
乔装打扮巧取三城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红1军团接到命令,立即派红4团向禄劝、武定、元谋急进。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了解到,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没有去过这几个县,决定由先头分队化装成执行任务的国民党“中央军”,智取禄劝、武定、元谋三县。
红4团抽出三个连,利用先前缴获的一批国民党军服和武器,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当部队到达禄劝时,民团武装看到出现在城门口的这支队伍服装整齐,扛着清一色捷克枪,于是断定“中央军”来了,引着部队进城。县长和军警官绅各色人等“热烈欢迎”,还将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交办的粮款全部交出,并置办丰盛的“接风宴”。
红军要启程,禄劝县县长又通知武定县县长。武定县又作准备,欢迎“中央军”的场面更加隆重,气氛更加热烈。就这样,红4团一天中没费一枪一弹就巧取三城,为大部队直插金沙江赢得了时间。
说服船工巧过皎平渡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央纵队先遣干部团一部,一昼夜行进公里,于5月3日晚抢占了金沙江皎平渡口,缴获2艘木船。
与此同时,红1军团赶到龙街渡口,但江宽水急,国民党飞机经常低空袭扰,架设浮桥没有成功。按照中革军委命令,他们留下少量部队和工兵继续架桥以迷惑敌人,其余抵达皎平渡口。龙云、薛岳果然上当,断定红军要在龙街渡江。中央红军右纵队第3军团抢占了洪门渡口,因船只少,水流急,不能架桥,部队难以迅速渡江,除留第13团在洪门渡江外,其余也改由皎平渡江。
但红军在皎平渡口一共只找到6艘木船,大船可渡30人,小船只能渡11人。而且,当地还有“夜不渡皎平”的旧俗。
这6艘木船,承载着两万红军的性命,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为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刘伯承等直接指挥,严格渡河纪律,不争不抢,保持秩序,确保渡江安全。
他们还找到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36人,杀猪宰羊一天管6顿饭,每天给每个船夫5块大洋工资。船工受红军政策感召,打破“夜不渡皎平”的习俗,6艘船连续摆渡7天7夜,帮助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
5月9日,2万多人的红军部队全部渡过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骑。两天后,当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赶到金沙江边时,只看到岸边留下的几只破草鞋,红军已不知去向,渡船也没找到一艘,只能望江兴叹……
从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前进中的主动权。这是红军长征中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一次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就连在遵义会议上刚被罢免军事指挥权不久的李德,也承认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
巧渡金沙江油画
来源:央广网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x/1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