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呀我们一起看看家乡学校的样子十二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孕育希望的地方

新桥河镇

新桥河镇地处资水尾闾,东抵国道,南畔资江,西与桃江县修山镇、牛潭河乡毗邻,北接汉寿县军山铺镇,由原李昌港、新桥河、杨林坳三个乡镇于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全镇现有新开山小学、七家桥小学、河坝小学(原第三中心完小)、南山坪小学、黄仑山小学(原第二中心完小)、水口山小学、车前巷小学、龚家坪小学(原第一中心完小)、紫罗桥小学以及资阳区九中。此行顺利进入8所学校,发现原名单中军田小学、枫树界小学已被撤并,校园旧址已作他用。

新开山小学

新开山小学位于新桥河镇杨林坳片原新开山村境内,距离省道约米,距离最近的河坝小学4公里。学校为一所完全小学,1-3年级共有学生57人。因二楼封闭无法进入,4-6年级学生人数不详。校园面积不大,教室为按新标准建设的中小学学校教师,校园地面全黑化,建有4*50的塑胶跑道以及篮球场,在教学楼后面的巷子里都摆有乒乓球桌,学校条件在农村边远学校当中算上层。刚到学校正门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闭,也无可钻之处,但不想出师不利,围校园一周发现存在漏洞,方才窥得详情。

七家村小学

七家村小学位于新桥河镇杨林坳片七家村境内,距离最近的河坝小学2.4公里。学校为一所完全小学,1-4年级共有学生50人。因二楼封闭无法进入,5-6年级学生人数不详。学校功能场室基本齐全,但存在一室多用的现象,一个场室挂上多个牌子。学校拥有标准篮球场等基本的体育设施及场地,拥有独栋约六套教师周转房。教室里还有一个特点,看到的四个年级讲台均为老旧木桌,给人一种颇有历史的感觉。

河坝小学

河坝小学位于新桥河镇杨林坳片杨林坳卫生院旁。学校原为新桥河镇第三中心完小,原址应该是杨林坳中学,共有9个班,约有名左右的学生,距离最近的七家村小学2.4公里。学校校园面积较大,布局分区较为科学合理,有多栋教学楼,教学及辅助用房充足,还存在部分废弃未利用的房屋。有标准的塑胶跑道及足球场,体育设施及场地丰富。校园内有教职工家属楼。校园内部试图打造以传统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但环境建设不连续。另学校正门疑似存在土地纠纷,被一间红砖房挡住一未能将大门完工,只能从一侧立门进出。

南山坪小学

南山坪小学位于新桥河镇杨林坳片乡道旁,距离最近的河坝小学3.5公里。学校为一所完全小学,有6个班级,共有学生人,学校为资阳区农村网红学校,校长何放明在30余年的村小从教事迹曾受到多家媒体报道。学校有一栋三层教学楼,教学及辅助用房充足,有独栋六套教师周转房。有一水泥地面篮球场及一简易足球场,体育设施及场地能够基本满足需求。从校园场地设置来看,已经将校园场地利用到了极致,并且学校整体氛围感觉很好,刚进入还不知为何放明校长所在学校,后感觉其校园整体环境创设、卫生状况(十分干净整洁,计算机室、食堂等地应该是目前所看到的最干净的)及班级微环境的布置给人一种十分特别的感觉,后上网查找才知正是此地。学校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日常管理的精细程度,其规模也能看出农村学校通过内涵发展也能实现生源回流。

黄仑山小学

黄仑山小学位于新桥河镇新桥河片省道旁,距离最近的资阳区九中约2公里。学校原名称为新桥河镇第二中心小学,为一所完全小学,有9个班,共有学生约人。学校有两栋教学楼,其中一栋为教学楼、一栋为科技楼,功能场室齐全。学校有篮球场及小型足球场,有一环形煤渣跑道,体育场地及设施能基本满足需求。学校有教师周转房。

水口山小学

水口山小学具体位置不知如何描述,距离黄仑山小学约5公里,为一所完全小学,有六个班级,共有学生人,教师10人。学校拥有一栋教学楼,教学及辅助用房较为充足,有一篮球场,体育及设施较为简陋,疑似有教师周转房。从楼梯墙上的照片可以看出,学校虽小但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却不少,踏春、野炊、亲子运动会、文艺演出、家访等等。

车前巷小学

车前巷小学于乡道旁,距离黄仑山小学约4公里。学校有两栋教学楼,前面一栋为幼儿园,在二楼设有大、中、小班各一个班。后面一栋为小学,设有六个班级六个班,1-3年级有学生41人,因二楼封闭无法进入,4-6年级学生人数不详。教学仪器室齐全,有一篮球场,体育设施比较少。有教师周转房。

资阳区九中

资阳区九中位于新桥河镇镇区,省道以南米,处在资江河畔,距离最近的学校黄仑山小学约2其。前身是年创办于长沙的湖南私立育才中学,年因抗日战争搬迁至箴言书院,后于年搬迁至新桥河镇。后在年多方筹资后建成如此规模。学校为一所初级中学,也是新桥河镇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全校设有二十个班,共有学生人。学校占地面积达4.5万余平方米,建有科技楼、体育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家属楼等,学校各类功能场室齐全。校内体育设施及场地丰富,进门处即可见篮球场塑胶跑道,校园最高处为一环形煤渣跑道及球场。从校园内的大树可看出其建校历史,从捐资纪念碑中可看出学校当年的影响力

龚家坪小学

龚家坪小学位于华常高速新桥河互通往益阳方向米左右出,处在省道旁,原为新桥河镇第一中心完小,距离最近的紫罗桥完小3.5公里左右。因学校大门紧闭,环绕四周无可入之处,从外观望可知校内设有小学与幼儿园,有基本的体育运动场所,且临近省道旁有一栋功能室用房,设有科学室等场室。

紫罗桥完小

紫罗桥完小位于新桥河镇紫罗桥村,处在省道在紫罗桥村内直角弯处。学校招牌明显,在上即可清晰见到“紫罗桥小学欢迎您”的大字。奈何被这欢迎“所骗”,到达校门前发现大门紧闭,四周观察可见一两处可入之处,但临近农家,为避免引起误会未翻墙进入,其具体情况也是不得而知。

军田小学(已撤并)

该小学根据导航上的军田希望小学而找到的,进入后发现已经撤并,学生分流至南山坪小学或河坝小学。旧址内有恶犬护院,不敢下车,未能了解其目前用途。

枫树界小学(已撤并)

枫树界小学处在枫树界村,到达枫树界村后向路人多番打听后找到其址。到达后发现其已被撤并,学生分流至车前巷小学,场地租借(或出售)给某农牧科技公司,从其建筑物规模来看,之前该学校应为一教学点。

散结

新桥河镇为“跑遍”计划资阳区首站,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农村小学确实发展较好,在校园文化创设、卫生状况、学生规模等情况都比较好,比如基本上每个村小都设计有自己的校徽,日常卫生也是洁净整齐,这表明这类型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获得一定的投入,更新了条件,加上学校管理者的精心管理还是能够办出特色,吸引学生回流,保持其办学规模。最后在这里闲谈农村学校的发展吧。不提炼观点,随意而写。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发展逐渐受到中央的重视,将农村学校办好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大力途径,大笔的资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用以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优化公用经费制度,少于学生的学校按学生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确实让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赢来了新的生机,加上一些坚守在农村学校的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教师的用心打造,也出现了一些有特色、周边百姓满意的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固然有城市学校的优点,规模大,硬件好,周边配套好,从而也就带来了师资条件的好、设备场地的齐全等等。这么些因素加起来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个学校好,因为这么多“好”是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与人民群众想向城市流动、发展相匹配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好”,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城市生活能力,守护住学生向更大城市发展、向更高水平的城市生活发展的那种可能性,所以农村有条件的家庭想方设法来城市学校,城市家庭想方设法将学生送进“好学校”。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及其少数人会说我读书是为了以后回到农村过上好生活。就算有人说,这个人也极大可能会被我们认为有点点“不正常”。确实,视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在我们的价值判断中“农村”视乎与我们的生活目标背离了,因为好的生活都在城市。而且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在“嫌弃”农村,考试题目城市化倾向严重,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上《农村考生没见过高速路高考作文题引争论》所描述案例。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中“农村”的元素在减少,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但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学校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学校发展赢来新的契机,学校条件的提升、年轻教师群体的加入、敬业年长教师的帮带,加上学校规模小,管理难度相对不高,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批办学水平高、特色明显、且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学校。这些其实都值得我们教育者、媒体去宣传推介。

稀稀拉拉说了一堆,言语间并没有严谨的逻辑,只是比较混乱了表述了以下近期对于农村学校的一些想法而已。如有出入,还请看官海涵。

文字:城市淘宝者

照片:快乐打工仔

审核:夜太深,没有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zx/105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