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方言收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系列
12月1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举行。作为古吴语系列的代表,江山方言卷入选其中。
央视新闻直播间播报收入江山方言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
江山市副市长何正芳应邀参加发布会,并作为唯一的地方政府代表上台发言。
何正芳介绍:江山市政府高度重视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近年来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江山方言的著作,文化系统相关工作人员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建立了江山方言语言档案,制作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江山方言电视小品,多途径保护和传承江山方言。《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卷的出版发行,对提高江山方言的保护力度,扩大江山方言影响力,提升江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将起到更大的作用。她还从文化视角向全国与会专家推介了江山。
参加会议的江山代表
此次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堪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也是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支持项目。该丛书以原创性、存史性、创新性为特点,在“语言文化”和“典藏”上精细打磨。
丛书首批出版20卷,涵盖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等汉语方言和怀集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创新与存史并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江山卷是其中之一。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卷》作者王洪钟、赵普义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卷》
当天下午,在商务印书馆召开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出版座谈会,与会专家们认为:《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座谈会专家合影
副市长何正芳与专家交流
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书目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澳门》 王莉宁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潮州》 吴 芳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杭州》 徐 越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衡山》 杨慧君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怀集》 杨璧菀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怀集(标话)》 杨璧菀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 王洪钟、赵普义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金华》 黄晓东、曹文进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井陉》 桑宇红、许慧敏、刘 晶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连城》 严修鸿、邱庆生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泸溪》 邓 婕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清徐》 支建刚、孙宇炜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寿县》 栗华益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苏州》 凌 锋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濉溪》 郭 辉、郭海峰、王凌晨、李 滢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遂昌》 王文胜、尹樟达、尹雪明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 邓玉荣、刘宇亮、胡 妍、欧伟文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屯溪》 王 琳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宜春》 罗荣华、田志军、刘春荣著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永丰》 张勇生、荣四华著
链接阅读:
江山方言俗称江山腔,是指通行于江山市境内的汉语方言,属于吴语的上丽片上山小片。江山方言与汉语其他方言差异特别大,除了与临近的常山、广丰、玉山可粗略通话外,与其他方言根本不能通话。江山方言形成与两晋时期,主要成分是当时的中原西部汉语,在语音、语词、语法等方面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早期和不少秦汉以前远古汉语的成分,是存古量最多的汉语方言之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江山方言记录了江山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江山人民的精神文化宝库。江山方言对于汉语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对于古汉语本体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普义先生用了10年时间,潜心纂写了70万字的“江山方言”一书。该书以文化学的视野研究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索地域文化,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了江山方言本体和方言中所包含的江山地域文化。从语音、语词、语法等方面,揭示了江山方言的本来面貌和本质特征,追溯了江山方言的起源,使江山方言变得可读可写;同时,从俗语谚语、民间文艺、民风民俗、住民品性等方面记录反映了江山的地域文化。“江山方言”这部受学界肯定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为“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江山卷的出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文化江山行
编辑:赵晖伍江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ly/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