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4日雨梦之旅湘乡市登山运
照片提供:本次队友
图文编辑:寒鸦戏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位于北纬30°的湘潭县西南边陲石鼓镇山区,“铜梁湖、两湘亭、顶峰村、昌山金顶、峡谷飞瀑、湘军古道”……如数家珍般点缀在年8月央视《远方的家》栏目中介绍的偏僻山村里。从此这个名不见经卷的风貌原始山村名声鹊起,潇湘大噪。
00:55
年4月24日9:00时许,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组织19人自驾驱车来到了25公里远的石鼓镇铜梁村,开展一场登山、徒步户外活动。
铜梁湖山峦环抱,新绿掩映,碧波荡漾,烟雨朦胧。岸边农舍林立,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幅经典江南水乡画卷。
雾锁重山,铜梁山峰被雨雾严严密密地藏在半空之中。头顶厚厚的云层把艳阳之光拒绝在九宵云外,灰白色的天穹压抑得似乎没了高度,一场春雨即将来临。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宋·翁卷
布谷鸣翠声声催,已到一年农耕时。老乡们开始在田间劳作,播下丰收的种子。
把车停在铜梁湖尾处老乡家前,大家一道迈步前往湖北侧的山坡,寻遗两湘亭,脚踏古道,感悟在沧海桑田的时光里,变与不变的永恒。
季节已把山中小路染成了纯绿色,树叶荆棘上挂满了晶莹的小水珠,不经意间,碰落在裸露的肌肤上,丝丝凉意沁人心脾。
沿旧时麻石台阶而上,一步一级,仿佛在翻阅着古道的亘古历史,聆听着悠久的传奇故事。
古道之上便是两湘亭。两湘亭位于铜梁大山至荆紫峰山脉中,亭南为湘潭县,亭北为双峰县。因旧时双峰属于湘乡县,故称之为两湘亭。
两湘亭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弧形石拱,亭内可容纳数十人,石亭南北两侧有石墙,墙面开有门框,实乃石屋,人在石亭里面可避暑纳凉,遮风挡雨。
数百年过去了,通达亭子的石板石仍然完整,牢固坚实,足见当初的能工巧匠们的精工细琢。
在那个还是荒蛮的时代里,人们没有想到如今世道的飞跃发展,却把这条商贾的交通要道建设得如此踏实,传承千秋。
石亭历尽风雨,也没有破损的迹象,亭内碑文清晰可辨。
登上亭顶,眺望远方,只可惜铜梁湖雾霭笼罩,隐隐约约,秀色尽失;背面的山影亦是浮云轻描,时现时没,不见巅峰。
曾经有人以杜甫老夫子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形容两湘亭美轮美奂的旖旎风光。
置身亭里,遥望山北,门含青山,峰峻壁峭;远望南麓,门衔碧湖,水天一色,南北景象犹如镶嵌在两湘亭两侧的天然镜框画,浑然天成。
杜甫先人借诗抒发了自己失望的感伤,表达了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我们今日乘雨雾而来,不曾得见铜梁美景,但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与超乎凡俗的豁达。
穿过两湘亭,仍旧沿着麻石台级行走,往下便进入双峰县扶溪村。
湘乡虞塘镇赤石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坝基之宏伟,把整座水库源流横亘于赤石河道上,使得十几里远的宽阔水面蜿蜒在青山之间,碧波潋滟,山转水流,两岸青山相对出,把艳丽奇异的桃花鸟、白鹭岛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赤石水库之水经赤石河汇入虞塘河,虞塘河是涟水河的重要支流之一。至于赤石水库的水源在何处,就鲜有人知了。
当大家走到铜梁大山北麓的双峰县扶溪村一个叫土地洞的山冲时,看见了虞塘河的源头标界,就象他乡遇老乡,倍感亲切。
山冲里住着几户人家,少有人往来,宁静而闲逸。从大山深处流出来涓涓溪流,浸润着青山绿意,带着大山的梦,从此奔向大江大海。
留守在山里的老乡开始在菜地里种上蔬菜,扳着手指,数着采撷的日子。篱笆、女人、没有狗,简单的菜园篱笆又成了女人们打卡的地方,你方拍罢,我登场,把美丽定格在春天里,定格在大自然中,无可厚非。
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或许己厌倦了钢筋水泥砌成的鸟笼式居住环境,简陋的民居已人去屋空,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之心。来到屋前空地,端详一番房屋的时代风格,矗立良久,似乎又勾起了大家记忆深处的某些片段回忆。
继续往山里走,小路随着山坡往上逐渐抬升。山谷幽壑被丛林掩映,哗啦哗啦的水声从溪流中传出,响彻山谷。
队友谢辉不小心一摔被无意间拍到,两囗子的携手同行成了经典的瞬间,许多年以后,这或许会成为他们回忆的话题。
离开山谷,沿着山坡小路径直往山顶攀登,水雾在半山腰处开始往上蔓延,越往上水雾越浓,走在前面的队友李清海舍身忘湿,让后面的队友少遭雨水之罪。
零星的几朵映山红吐着最后的鲜艳,与大青之山依依难舍。
桎木叶如烫贴般粘在裤子上,仿佛手工绣花如此。
浓雾中登临山顶,四周混沌,云深不知去处。大家只好到此一游,从山顶返回山坳之处,进入高山村落——湘潭县顶峰村。
顶峰村位于昌山与铜梁山之间的马蹄形山峦间,属于昌山的后花园,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丰富。高山峡谷,沟幽谷深,降水丰沛,植被丰富,沉淀着刀耕火种的悠久农耕文化,回味着悠长的田园牧歌。这里有如九寨沟碧绿的“海子”,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有代代相传的花纸伞传统工艺,还有几经沧桑的曾国藩湘军古道……
顶峰村的美景一年四季各有千秋,自从年8月中央电视台播出《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第50集—湘潭纪行以来,四方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宽阔的盘山水泥公路,一直通到村部,多家客栈、农家乐、宾馆均已对外营业,顶峰村的腊肉更是色香味俱全,让人吃不了,还兜着走。
此时的顶峰村正在沐浴着雾的洗礼,方寸视野,不辨东西。大家沿着水泥路“摸雾”前行。
路旁一幢用“三沙”夯筑成的平房,贴在门框边的喜庆对联表达了主人对未来生活的企盼。听到屋外脚步声,大娘从旁门出来,探个究竟。听说我们是从两湘亭那边翻山越岭而来,大娘啧啧啧称道!
路旁山坡上的茶树长满了铃铛般的茶苞,初次见到这么多的满树果子,让人惊叹不已。
成熟的茶苞外表那一层暗灰色的薄皮逐渐脱落后,呈现出乳白色形状
略有苦涩味,口感甘甜松脆。茶苞可以象其它水果一样即时釆摘食用。将茶苞用盐水浸洗,去其涩味,用青椒炒拌,可成一道稀有的时令名菜。亦或以猪肉小炒,拌以红椒,脆香嫩可口,脆中到丝丝润滑,点点酸甜,色香味俱全,确实是好吃。
看到茶苞,队友园园旋即灵猴般爬到树上,信手摘来,不亦乐乎!队友李清海围着茶树甘当二传手,茶苞须臾间就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时至下午一时许,大家来到路边农家乐,临时决定在此用餐休息。
顶峰的腊肉、农家的土鸡、池塘里的草鱼……点好菜单,大家围坐在简易的农家餐厅内,谈天说地,静候饕餮盛宴。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点,山里的雾气更浓了,斜风裹着雨水在山里肆虐着。
吃完午餐,雨继续在下,风仍旧在刮,大家穿好雨具,沿着水泥路面,开始往顶峰村外走。
风雨兼程!大部分队友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下,人在雨天走,雾气障目,除了走,还是走。
另外五人沿着湘军古道行走。
湘军古道,是湘潭县石鼓镇与双峰荷叶镇交界处的群山中的一条青石板古路。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叛乱以后带兵返乡就是走的这条山路,小道蜿蜒而曲折,曾国潘曾在这条道上每七里设置了一个驿站,用来维修古路以及无偿提供火把和饮水给路人。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水雾从铜梁峡谷以排山倒海之势从谷口往山顶方向不断涌来,时而填满了整个山谷,巨浪滔天;时而潮起潮落,惊心动魄;时而风轻云淡,满眼碧翠。我们走在石板路上,位于雾层以下,瞬息万变的峡谷景象,让人吟诵着辛老生的诗赋,浮想联翩。远眺峡谷尽头隐约飘逸的飞天瀑布,我们何尝又不想云开雾散之时,与高天之上的巍峨昌山来一场对话呢?!
清澈的山泉水“咕嘟”“咕嘟”地在山沟里欢快奔跑着,每过一道坎坷,便撒下串串轻柔洁白的水珠。
走出峡谷口,回头仰望大山,半山之上依旧雨雾如故。
回到停车地点时,已是下午四时许。大家沐风栉雨,开始返程……
——正文完
活动点评:
一、本次活动中遇中雨来袭,大家准备充足,积极应对。
二、队友文丽未能参加活动,自觉负担了部分费用。
秘书委员会
4月26日
01:2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ly/1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