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篇章恭城县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钟山县、平乐县毗邻,西接阳朔县、灵川县,北临灌阳县,县城距桂林市公里。
恭城瑶族自治县版图总面积平方公里,截至年,下辖5个镇、4个乡,总人口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约占60%。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比年增长4.%。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沿岸有较为平坦的小冲积平地,全县东、西、北三面为中低山环抱,中间为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走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有夏湿冬干、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等。
恭城瑶族自治县先后获“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等荣誉称号。年1月,获评国家气候标志。
地方文化方言俚语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语言有汉、瑶、壮三大语种。汉语主要有恭城官话、普通话,另有宝庆话、客家话、闽南话。恭城官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种通行全县,是境内各民族交往的共同语。宝庆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湘方言的一种次方言,通行于观音乡、栗木镇的泉会、西岭乡的东面、椅子、营盘、岛坪和三江乡的部分地区。客家话亦称“麻界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次方言之一,曾在莲花、栗木、恭城镇及平安、嘉会乡少数村屯通行,后除老人外很少有人使用。闽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次方言之一,为船民使用。
瑶语大致可分盘瑶语、平地瑶语、过山瑶语和四大民瑶语。盘瑶语支分布在观音、三江、莲花及栗木等乡镇,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油沐乡、湖南江永县桃川乡等盘瑶村寨的瑶语基本相通或相近;平地瑶语支分布在恭城、栗木镇以及嘉会、龙虎、莲花、观音、平安乡的少部分地区,有逐步向汉语方言演化的趋势,形成为一种介于瑶、汉语间的地域方言,其发音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麦岭乡、湖南江永县松柏乡、江华瑶族自治县上五保乡等的平地瑶语相近;过山瑶语支分布在西岭、莲花、三江、平安、栗木等乡镇,土语较多,其中“标曼”、“史门”土语与广西蒙山、荔浦、平乐、昭平县部分过山瑶的“标曼”、“史门”瑶语基本相通或相近;四大民瑶语支分布在平安的大江、嘉会乡的西南、西岭乡的东面、椅子、营盘、岛坪等村寨。
民间文艺●民歌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民歌主要有八甲歌、九甲歌、陪楼歌、婆王歌、夹板歌、山歌等,以独唱、对唱两种形式为主。其旋律比较淳朴,音调悠扬而略带粗狂、奔放,节奏稍自由。歌词为上、下句结构,七言四句体,五声音阶。
●舞蹈
1.单人长鼓舞
单人长鼓舞流传在恭城三江洗脚岭一带,由男性表演,舞蹈节奏明快,没有其他的伴奏乐器。表演时,舞者左手托住鼓腰,右手有节奏地击打鼓面,发出很有乐感的“噼噼啪啪”声。
.铳鼓舞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恭城西岭乡新合一带的瑶民将苞谷、新米煮成饭或做成各种食品,伴以铳鼓舞,供奉神灵,表演人数三、五、九人不限,击鼓动作以模仿伐木建屋、农具制作等为主。
.羊角舞
每年正月十四,恭城三江乡石口村花炮节中,都要表演一种舞蹈——羊角舞。舞蹈情节是演绎一个热烈激情的打猎过程。师公着服,手执法具,围猎的瑶民各拿刀杈,还有各拿1对羊角扮演羊群,以地方传统打击乐器渲染气氛及突出舞蹈节奏。
生活习俗●服饰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过山瑶好五色,尚刺绣。清代多自种棉花,以土法纺纱织成“家机布”,用蓝锭染成青蓝色,再剪裁挑绣。清末至民国土布渐为洋布取代,栗木、观音、嘉会、莲花、三江等地瑶族改著唐(汉)装。至今,唯西岭新合瑶仍绣瑶服,莲花势江瑶虽存一些服装,但不会刺绣。衣于清代圆领、右衽、窄袖、长摆,民国时改为对襟。女衣无扣,以腰带束之。裤为“大桶”形,宽尺余,短仅过膝,用布带束于腰,俗称“扎扎裤”。
民国后男着布扣唐装、下穿锁头裤。包青色头巾,宽尺许、长丈余。瑶汉服装无大异,唯瑶尚绣。购红、黄、绿三色柳绒,配青白色形成五色。衣绣领及袖,裤绣脚为主,亦成五色。头巾绣八卦,两头挑花。男女通用,腰巾脚绑皆有图案。民国前,西岭乡新合瑶头发用腊封裹成尖顶,俗称“尖头瑶”,插七枝铜簪入发中,又称“铜簪瑶”。长巾包头呈箍状,扯角挡耳形同狗耳,戏称“狗头瑶”。
妇女于热天顶方帕,绣以明暗八角花状。新娘装扮,耳吊环、项戴银圈、手套玉镯,十指系铃;铜烟杆系绿带铜钱,别于腰间。今新合瑶妇女,出嫁前绣一两套,以备结婚时穿戴。平时穿时装,走亲访友时穿瑶装。用后晾干封存,少有洗涤。妇女故时要以瑶服装身,意在让祖宗“认亲”有归宿。
●民居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壮族民居曾有过干栏式建筑,俗称“麻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干栏式房屋为砖瓦房替代。莲花河一带的壮族村屯,多红砖瓦房,其造型颇具特点:红砖、清水墙、白窗框、小青瓦、翘檐,屋脊正中饰以太阳火焰状宝顶。房舍均背山面河,三开间,进深7~8米,明间为堂屋,次间为卧室。门前较空阔,正门前加侧屋,为厨房及杂物间,组成院落。在恭城,无论瑶族还是壮族,农村建房均尚堪舆,请风水先生看地、择座山取朝向。一般以朝向东、南方为佳,次择时辰,按户主生辰八字择定时辰,焚香设供,按时辰杀鸡浇血,破土动工。其后掘土下脚、竖门行墙、过门安梁、封顶盖瓦、铺地粉刷、入居“进火”。
建房要杀次鸡:动土兴工时,杀1只鸡,由风水先生诵彩辞;竖门时贴对联、诵彩词、又杀1只;安放扯梁时,再杀1只鸡,将鸡破喉、踩四墙淋血,有的地方还做三角粽,俗称“安梁粑”。入宅居住先安“香火”,请师公“安龙谢土”。进火必从旧宅火炉取火种,亲戚朋友以礼相贺,称为“吃贺屋酒”。西岭新合瑶则在挑瓦盖屋时,顺便办“贺屋酒”,相沿成俗。
●饮食
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居民以大米为主食,以玉米、木薯、红薯、芋头为杂粮。解放前,平地以大米为主,辅以杂粮;山区以杂粮为主,辅以大米。一日三餐,一般为二餐粥、一餐饭,吃粥则常伴杂粮。贫穷者在五荒六月连粥都吃不上,常以蕉根、土茯苓、马蹄薯为食。山区农民常年以玉米、高粱、?子、粟禾煮粥,伴以木薯、芋头、红薯为主食。夏秋农忙时节,常以稀粥作“假餐”。煮饭常掺杂粮,以加入内容称为苞谷饭、粟米饭、芋头饭、红薯饭等。解放后,推广良种水稻,扩大双季稻面积,山区瑶民交了公粮后还有返销粮供应,也以大米为主食,以杂粮为辅了。栗木平川瑶一带吃粥成俗,早中两餐需“油茶泡粥”,方感“舒服”。
特色节庆水滨盘王节
恭城平地瑶和过山瑶的尊崇的始祖是“龙犬”盘瓠,平地瑶称为“苟王”,过山瑶称为“彭洪”。恭城瑶族历来有过盘王节的习俗,各地日期不一,每年、5年1届,有正月十五、十月二十六,也有另择吉日。全村杀牛宰猪,隆重祭祀盘王,并抬盘王塑像出游,请道师做法事,念诵《过山榜》、《梅山歌》等瑶族谱书,传播瑶族迁徙历史,同时开展演戏、挞鼓、唱歌、抢花炮、舞龙舞狮等文体活动。
尝新节
六月初六,恭城县民间称为“尝新节”、“半年节”、“保苗节”,栗木上宅瑶族叫“盘王节”。此时若未收获早稻,则于稻田摘几粒稻谷剥皮后与旧米煮饭,早晚上供香火,让祖先“尝新”。梅山瑶则以新玉米与旧米煮饭,亦称“新米饭”。过山瑶则以新饭喂狗,以示永不忘祖。有的地方,则做熟粉粑过节。解放以后,尝新节不一定“尝新”,但仍过节,以菜肴祭供香火。
牛王节
四月八日为牛王节,俗称“牛王公生日”。这天普遍不用牛,要给牛吃好料,到牛栏设供烧纸。不讲蚊子,忌蚊咬牛。过山瑶地区取番树叶和糯米煮“乌饭”,而后混入青草中喂牛,有的将乌饭混入潲水中,让牛喝“乌饭水”。三江伸家瑶、嘉会唐黄瑶还愿奉神,以牛为牲品,师公要祷告一番才能杀牛。
开春节
农历二月初一,恭城县境内栗木、观音瑶族有过开春节的习俗。相传过去有“吃正月,耍二月,到了三月才下田”的习惯。为改变这一陋习,老人们在二月初一这一天,用春节腌制的猪、鸡、鸭的五脏和其他香料做成馅心,用糯米粉做成梨子般大的粑粑,取名“安心粑”。意思是吃了此粑,从此日起要安心投入春耕生产了。
鸟仔节
恭城的“鸟仔节”的时间各地不一,一般来说山区瑶族以农历二月初一为节,平原农户以二月初二为期。祭祀的供品,平原区以汤圆为主,称为“鸟仔粑”;瑶山则以个头很小的三角粽为主。
名优特产名称
简介
图片
香菇
香菇是恭城名贵传统产品,主产地为三江、西岭,次为平安、观音等山区。年产量多吨。
红瓜子
恭城县所产红瓜子粒大、鲜红、油亮、壳薄、仁饱满、味香甘,为该县传统出口商品。主产地为嘉会、西岭、栗木、平安等乡镇,年产数百吨。
沙田柚
沙田柚是恭城传统出口产品,果实呈梨形或葫芦形,果顶有金钱印,果皮油胞细小、呈金黄色,可食部分47.7%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7%,含糖量1.4%,含酸量0.6%。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为柿子的干品,中华民国时因畅销广东、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被外商挂牌标明“恭城月柿”来招徕顾客,为广西传统名牌水果,色泽鲜艳、个大皮薄、肉厚无核、含糖量高。
恭城甜酒
恭城甜酒是恭城居民采用上等糯米,运用传统工艺酿制的糯米甜酒,过去一直作为哺乳期妇女催乳佳品,能补脾胃、益肺气,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
松脂
恭城县境内松脂主产地为莲花、平安、三江、观音、嘉会、西岭等乡镇。年产量近千吨。
旅游景点名称
简介
图片
横山瑶寨
横山瑶寨位于平安乡横山村,是集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园。景区内有0多家别墅式农家休闲旅馆,有宝塔、古戏台、广场、科技文化楼、登山观景道。
北洞源景区
北洞源景区位于平安乡北洞源村,是恭城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拥有石榴花瀑布等特色景点,用地范围8平方公里。
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庙,位于恭城县城东,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年),清雍正元年(17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庙。
恭城武庙
武庙(关帝庙)是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始建于明万历癸卯年(16O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年)重修,清咸丰四年(年)毁于兵燹,清同治元年(年),再度重修。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文庙
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位于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中国四大孔庙之一。文庙座北朝南,南偏东6度,俯视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层布置。全庙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县南面,距莲花镇圩1.公里,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村后是溶岩地貌的马头山,村前是莲花镇莲塘岭无公害月柿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村内还有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
湖南会馆
湖南会馆位于恭城县城的太和街,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年)。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
大岭山万亩桃花园
大岭山桃园是恭城旅游观光景点之一,位于恭城县西岭乡大岭山屯,是恭城县利用月桃花绽放的契机,结合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开展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长三角广西人之家
(ID:gh_9caceefc)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