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创造l
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固土保肥、保育物种、净化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其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一份政协提案催生保护区建设
年初,江山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如期举行,会上农业界委员会活动组首次提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议,获得了广泛 事实上早在年,江山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南部仙霞岭一带的原始森林生态资源就已情有独钟,也早有考虑计划通过建设白水坑、峡口两大水库无人区,从而对该区块实行更好的保护。这次政协提案无疑更加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对这块生态宝地实行特殊保护的决心,也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载体。市委市政府通过组织专家考察,深入镇村调研,反复组织论证,摸清底数,找准问题,一步步把设想变成现实,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保护区创建逐步进入正轨。
一套方案一个目标坚定创建信心
年5月19日,在经过前期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市十五届政府召开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山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的相关事项,这标志着我市保护区创建工作全面正式启动。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吕跃龙对保护区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由市长叶美峰亲自担任创建小组组长,副市长徐文及原副市长叶晓林(省下派干部)具体抓落实,市林业局全局上下全力推进。年6月12日,叶美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林业、环保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保护区涉及乡镇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叶美峰市长作了详细的动员部署,并明确要求“要将保护区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专项考核以及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内容。同时,要切实加大督查力度,由市督考办统一组织实施,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强化作风效能督查、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在创建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遇到了如探矿权等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和困难,江山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扬了“克难攻坚”的精神,多方沟通协调,赢得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保护区建设竭尽全力,为公众利益据理力争。
一年省级三年国家级。江山仙霞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各类珍稀森林生态资源以及重要的地理区位,不仅在省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国家一级:南方红豆杉
江山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区创建的最终定位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我市创建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按照“一年建成省级,三年争创国家级”的要求,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努力把自然保护区建成生态系统完整、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水平高效、科研监测先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通力合作创造“江山速度”。市财政专门安排了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区创建工作,为科考、规划、制片等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市林业、环保、国土、水利、农业、气象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区内森林资源、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调查。同时,为确保创建质量,加快创建速度,江山市委市政府经过综合考察,选择省内多家动植物权威学术单位进行联合考察,并采用直接委托方式,做到提速再提速。据悉,我市保护区创建自启动至完成各项成果调查并通过省级评审,历时仅半年,比一般保护区创建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创造了江山速度。
十万亩生态公益林竖起天然屏障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亩,在创建之初,这十万亩大山中仍有约30%的范围为商品林。而商品林若划入保护区其今后补偿标准仅为8元/亩,再加上若被划为保护区,林木采伐等限制和管理将比公益林更加严格,势必影响当地林权所有人的经济利益。
国家一级:伯乐树种群
江山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由市林业局会同当地乡镇组建5个工作组分赴保护区当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全面推进公益林扩面界定,不仅将区内10万余亩山林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保护,更使得原有商品林的补偿标准从8元/亩提高到34.2元/亩,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村每年增收80多万元。当地群众对保护区建设都非常支持和拥护,在保护区涉及的两个主要村以及6个插花山乡镇(11个村)进行保护区拟建情况公示时,公示结果全部无异议,市乡村三级都顺利签订了保护区山林统管协议。
三年综合科考谱写物种资源新篇章
综合科学考察是对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地理、野生动植物等各方面资源状况的全面真实反映,是挖掘和提升保护区价值的重要依据。
江山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为保护区综合科考定下了三年计划。首年第一轮科考现已全面完成,由省林勘院、省自然博物馆以及浙大、浙师大、浙江农林大等高等院校,共同组成专家组对我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相继完成了自然地理、植被、维管束植物、脊椎动物、旅游资源、社区及社区经济等方面的调查成果,形成了科学考察报告,基本掌握了区内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等状况。
本次科考成果刷新了我市资源史上的多项纪录:
植被情况:我市保护区内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是我国第三纪植物的重要“避难所”之一。区内有8个植被型组25个群系,有仙霞岭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4种珍稀植被和1种特色植被,都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复杂性和稀有性,对研究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植被分布有重要价值。
常绿阔叶林
植物类:发现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国家一级2种,国家二级10种)。发现中国大陆新记录1种,华东新记录1种,浙江新记录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区内实测有近株,是浙江省目前已知伯乐树最集中的分布区,也是伯乐树在我国分布北缘发现的最大种群之一。
国家一级:伯乐树
兽类:发现57种,其中国家一级3种,国家二级8种,省重点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在我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具有较丰富的资源,是全国两大黑麂分布中心之一——遂昌分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扩大黑麂保护面积,为皖浙、遂昌全国两大黑麂分布中心的生态走廊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国家一级:黑麂
鸟类:发现92种,其中国家一级1种,国家二级7种;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是已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白颈长尾雉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国家一级保护:白颈长尾雉
两爬类:发现两栖类20种,爬行类33种,其中省重点4种。
如此众多的资源禀赋,让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仙霞岭区域生物多样性最富集、最重要的精华区域,是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规划畅想纯粹自然的明天
在完成科考报告的基础上,江山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托省林勘院的技术力量,科学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10年为期限,对保护区基础建设、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系统规划,详细编制了具体工程建设内容,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得到了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正式批准建立,保护区建设也即将由创建阶段转入建设管理阶段,下一步,江山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两年建设管理期的要求,及时建立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科学考察和研究,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保护价值,同时切实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为下一步创建国家级保护区做好准备。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创建江山仙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面鲜明的旗帜,江山市委市政府将始终高举,不断前行,完美答案还在实践之中。来源:江山市林业局
作者:林业局郑志鑫
编辑:王长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