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再听村歌乡音未改乡风新n
小发布大微力点点我
9月17日晚,清亮的月光洒在江山贺村镇礼贤村文化礼堂的马头墙上,也拉开了江山第二届村歌大赛的大幕。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乡村的月光,让梦成真。多位上台村民歌声嘹亮,多名观众热情互动,村歌之美,绽放在绚丽的舞台,闪耀在秋日的乡村,让人惊叹。
“保护好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努力使农民文化生活美起来。”上个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召开,这一场村歌赛,正在生动演绎这美好的期许,也引发着更多关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上一篇文章: 自己打下的,才叫江山 下一篇文章: 悠悠长水舆地江山品读中国国家历史
(凤林镇白沙村村民唱着《可爱的白沙》,走在乡间小道上。)
秋风吹起,田野上已经呈现出由翠绿到金黄的渐变色。
就像是春华秋实的自然法则一般,江山村歌也酝酿出一派丰收之景。两年前的春天,首届江山村歌赛让这个浙西小城唱响了乡村之音,今年秋天,近一半行政村拥有村歌的江山,已不负“中国村歌发祥地”、“中国村歌之乡”的美名。 从全国范围看,城镇化的推进,为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新契机,农村文化由“送文化”“种文化”到如今的“秀文化”,从“有没有”“够不够”到如今“好不好”“美不美”,正在向深度发展转变。 在江山,这个转变在村歌的演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若干年前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村歌之乡”,这一次村歌赛,江山各村其实在求解如下问题:村歌,怎样常唱常新?怎样由歌入心?怎样激发乡土自信?怎样推动乡村复兴? 再听村歌,不变的是淳朴乡音,变化的是日渐丰盈的乡村内涵;不变的是家园深情,变化的是引领新风的乡村新事。且看我们在江山村歌赛间隙,记录下的乡村片段——寻路村歌不是一首歌 9月16日午后,礼贤村文化礼堂人头攒动。音响里放出的村歌伴奏,似乎能让宁静的小村跃动起来。 村支书姜德元站在礼堂门口,喜滋滋地看着参加村歌决赛的14个村歌代表队,陆续赶到这里彩排。 “全是新歌,参加表演的村民也多了。”姜德元的直观感受,也是村歌在江山快速生长的现实。自年首届村歌赛以来,江山各村新涌现出60多首村歌,更多的普通村民加入到村歌演唱、表演甚至是创作中。 礼贤村在十年前就有了村歌《礼贤赞》,并在两年前参加了首届村歌大赛。在江山人的心目中,礼贤算是挺有“文艺范”的乡村,那里有城隍庙、石碑、礼贤老街建筑群等古迹、文物,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还要举办传统的城隍庙会,一首《礼贤赞》,更是增添了村里的文化气氛。 但在当了近20年村支书的姜德元看来,想让农村文化生活真正充实起来,是极需“走心”的一件工作。村歌唱响后,姜德元直接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继续让村歌唱下去? 唱下去,一需人气,二需空间。就在首届村歌赛结束不久,他带着村两委成员,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专程去了一趟东阳和婺源,他们想亲眼看看,农村的向心力,到底从何而来。 这一趟考察,姜德元和村干部们不仅带回了近千张照片,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在村里的中心地带,打造一个“至少二三十年都不会过时”的村民活动中心。如今,图纸上的规划已跃到了现实,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里,有文化广场,有村史长廊,更有农耕纪念馆和少儿活动室。夜幕降临,村民们就习惯地走出家门,来到文化礼堂,和着音乐,跳起舞蹈,敲响腰鼓,甚至打起篮球。 人气和空间已俱备,歌声热闹了乡村,也热络了人心。文化活动成为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以一种简易、低门槛的形式,向最广泛的人群辐射,解决了农村文化服务覆盖面问题,也加速农村社会的融合。 “说到底,村歌其实不是一首歌。”姜德元说,村歌是一股能推动农村工作的推力,生活得到改善的村民,终于找到了一种团体化的文化娱乐方式,“从村歌起步,很多事都开始有一呼百应的效果。收获创造歌一样的生活 9月17日晚上9时,两个小时的村歌赛在《幸福乡村曲》中落幕。尽管比赛总有高低之分,却没有影响到参赛村民的兴致,大家不舍得换下演出服,用手机、照相机在舞台、后台记录着他们闪光的时刻。台下,观众们有序离场,礼贤村的文化广场上,多名观众几乎没有留下垃圾。 “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这样写道,江山的村歌赛,似乎已为这句话做出注脚。 清湖镇清泉村村支书吴香华已是汗流浃背,首次登台为村歌《清泉新歌》伴舞,他为自己捏了把汗。清泉村上台演出有21人,是这次比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吴香华说,他有一个梦想——走上舞台,他们是闪亮的乡村代言人;走下舞台,他们去创造歌一样的生活。 吴香华说得有些谦虚,其实,这已经是清泉村的写照——舞台上,有丰收的田园,有红火的农村电商,村民们放下锄头敲起键盘,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始闯商界;舞台下,清泉是衢州首个淘宝专业村,村里一幢电商大楼,一年进驻大楼的电商就创下多万元的营业额,物流、包装等环节也风生水起。 一个由6个乡镇、42个行政村、5个民族、有个姓氏“混搭”出来的下山脱贫移民村,如何建立共鸣和再造故乡感?吴香华说,秘诀就在于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本村的特长。 “以前大家在山里是种水果、养蜜蜂的好手,出了大山,也不能忘了老手艺。”吴香华说,村里鼓励村民流转和承包附近的山地,并组织有意向的村民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从种植到售卖,不仅拉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更把村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于这个崭新的村庄来说,农村不只有传统文化,它完全可以表现出更优质的生活样态和文化样态,这是转型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也是机遇。反思讲好乡土故事 在江山城区,有一间15平方米的“乡村音乐工作室”,音乐人陈宏君已经在这里写出了近80首村歌,音乐在江山带动的火热乡村,连他都始料不及。 不过,今年都已过去大半,陈宏君都没有提笔写新的村歌。近两年来,不仅是在浙江,在全国各地,村歌的数量都呈现井喷的趋势,全国、省、市一级都陆续出现村歌比赛,甚至还有镇级的村歌赛。村歌嘹亮,一方面让乡村有了文化建设的平台、有了展示乡村文化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村歌创作的同质化、批量化也让一部分村歌被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走入村民的生活。 “农村的经济发展脚步飞快,对文化呈现出多元化需求,可我们能提供的文化产品,似乎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陈宏君说,村歌正在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途径,打开思路、放宽眼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推动乡村复兴。 比如,很多人熟知的《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这首大陈乡大陈村的村歌,娓娓道来一个有关亲情温暖、家乡温情的故事,但大陈人没有止步于唱村歌,歌声之外,一个大陈古村重生蓝图正在慢慢铺展。 又比如,曾去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好客赵家》,这首双塔街道赵家村的村歌,描述的是村里传统节日麻糍节的盛况,独特的地方风情让赵家村借着村歌一炮而红,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有学者指出,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眼仰望城市的琳琅,而要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农村文化,才能最终为农村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次村歌大赛,金奖作品中就有一首《红糖飘香》,上余镇李坪村的纯手工红糖,先以村歌唱出这一传统手艺,继而转向“舌尖经济”,发展成村里的一大支柱产业。村支书李勤,在我们的采访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村歌中的那首民谣:“上平坦、下平坦,十里长街不撑伞;糖梗地,种糖梗,九口铁锅榨红糖。”“有生命力的乡村建设,就是讲好乡土故事。”李勤说。
记者手记乡村,温柔地撬动世界 裘一佼如果没有到江山的乡村现场聆听村歌,你或许无法想象村歌的魅力。
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气势,也不需要独特动人的嗓音,更不需要完美华丽的技巧,就是在最天然的乡村布景中,村民们一字一句,敲打进你的心灵,即使你从未到过或从未听过这些不知名的小村。 “轻轻的在风中翻转,香香的在碗中盘旋,美美的和着我们欢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歌唱着的乡村,是那样有情怀、有温度、有诗意,让人心底柔软。 在互联网时代,你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乡村,只要稍加创意,就能释放意想不到的能量。比如,在每天推送的消息中,你会被远方的某一个乡村激起内心的波澜。你看,乡村有别致的设计,有新奇的艺术试验,有鲜为人知的秘境,有生态有机的食物,有淳朴友善的邻里。就连不少互联网大咖,也开始关心田间地头,他们卖橙子、种苹果、养小猪。 乡村之大,本应有气象万千。在中国历史的洪流中,乡村一度静默,一轮轮乡村到城市快速人口迁徙的城镇化中,乡村少了歌唱的诗意和情怀,流动中的人们也无暇顾及对乡土的深情。 不久前,德清莫干山下,世界乡村旅游大会上,主持人白岩松的一句话让许多人会心一笑:“乡村,在匆忙的现代世界中,提醒着人们莫要把日子过得干巴巴。” 的确,人类文明进程至此,乡村已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内心丰富的方式。身处这个时代,这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浪漫期待。 回想一下,不少对世界艺术、文学、哲学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其实大多出自乡村。莫扎特最爱徜徉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乡村美景,在那里源源不断创作出伟大的篇章;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描绘了他的乡村所见、所闻和所思,成就了《瓦尔登湖》;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捧着画板寻找乡村劳作中的人性光辉,他最擅长的且最著名的,就是农民题材的作品…… 如果觉得这些有些遥远,不妨再看当下——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人大声呼喊“英国就是乡村,乡村就是英国”,并把田园搬进了奥运会开幕式;年的米兰世博会,热爱生活的意大利人毫不犹豫地将主题聚焦农业,参会各国都在米兰打造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历史中走来的乡村,世界盛会里的乡村,无一不在说明,乡村力量,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看问题的方式。 那么,今日中国,需要怎样的乡村力量?眼下,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仍然是未来中国的大趋势。但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仅是空间的拥挤、资源的短缺,还有环境的污染、文化的碰撞。同时,传统的村落在不断消逝,宗族式亲缘关系正在解构,离土离乡的纠结每天都在上演。 乡村是多元的乡村,让生活在此地的农民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不因走得太快而丢掉灵魂; 乡村是合作的乡村,他们需要村民改造,需要农村精英回乡,需要城里同乡寻祖,需要大学生村官,需要退休人员荣归,需要白领社群,需要全球化之风、新生产模式和新兴变革力量; 乡村是共享的乡村,它承载着中国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希望与梦想。 在这样的历史叙事中,期待涌现更多新型、时尚、有创意、有时代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让大地丰盈,让城市明朗,乡村,必然可以温柔地撬动世界。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裘一佼通讯员危韬市委报道组郑积亮)
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