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源头的千年学府,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陪你出发,伴你回家。

这里是钱塘夜听第八十三期,

每周五晚上八点,

鲜活的思想、好听的故事如约而至!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形式,在古代,无论边陲小镇还是穷乡僻壤,到处都曾有过书院的身影。钱塘江流域自古书院林立,《钱塘夜听》将推出“书院系列”,带您从古色古香的书院里领略钱塘江畔浓厚的文化底蕴。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位于钱塘江源头的另一个书院,衢州市江山的千年学府《江郎书院》。

在“浙江诸山之祖”仙霞岭的怀抱里,海拔米的江郎山只是个小兄弟,但江郎山以雄伟奇特的“三爿石”著称于世,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地杰人灵,“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的江郎山水孕育了曾饮誉东南的江郎书院。这是钱塘江流域为数不多的最古老的书院之一。

江郎书院为唐初名儒祝其岱创办,其子祝钦明始建,座落点在江郎山南塔峰上。

塔峰是个神奇的地方,传说唐初时有个风水先生,相中了这块地方,遂令东家在此建一座塔。塔建好了,方圆几十里的公鸡却都不叫了。百姓很是愤恨,就推倒了这塔;可塔推倒了又有人不惜工本造起来,便又被推倒。这样反反复复地建了毁,毁了又建延续几百年,直到江郎书院落成,造福千家万户,这才结束了这场争斗,从此这地方就叫塔峰。

此后,祝氏数代十余人,相继为书馆修缮、扩建,添造书房20余间。苏辙曾为此作《重修江郎书院赋》。到了宋代鼎盛时期,慕名来江郎书院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四方游子多达四千余人,名扬四海。明·天启《江山县志》载:“江郎书院,在江郎山上,宋祝维建。南倚郎峰,北峙砖塔,左右壑深千仞,人迹罕至。明周文兴等由书院而禄仕者盖三十六人。”江郎书院成为当时东南地区培养人才的摇篮。

江郎书院的创办人祝其岱是唐初宿儒,字东山,江山本地人,因通经史擅诗文,为两浙诸生所钦重。史学界称其为:“诗无邪思,文有卓识,气浩词严,一扫当世芜秽之习。”朝廷曾授其银青光禄大夫,他因不满武则天专权,坚决推辞不肯就职,而选择隐居江郎山,开设书馆讲学。

所以当年坐在长安龙椅上的武则天常常指着江南方向问:那个才高八斗的祝东山还躲在江郎山不肯来见我么?

明朝弘治年间,本县凤林名士周文兴求学于江郎书院。正德二年参加本省乡试,文辞卓然超群,字里行间才气横溢,但也隐隐流露厌倦仕途的痕迹。主考官落笔批点:“文品名贵,识力超尘,此子有山林气象,无台阁规模”。原本想定为第一名解元,后圈定为第四名举人。

次年春,周文兴进京会试,殿试后登进士榜。然而他个性淡泊,最后托病辞官,退隐江郎山中,结庐攻读,以诗书自娱。正德八年,在吏部檄促之下,周文兴不得已而出任刑部主事,此后屡起用、屡退隐,官至正三品,主管朝中礼宾大典。嘉靖十六年,未满60岁的周文兴又复告退,隐居杭州吴山紫极宫侧。

江郎书院历经千百年,四方负笈求学者“如云如雨”。两宋时期,江郎祝氏学风鼎盛,人才辈出,蔚为望族。其中兵部尚书祝臣被封为上柱国、宣国公;祝允哲曾与岳飞并肩抗金,并曾上疏为岳飞辩冤。年,在原址上重建了书院,中堂供奉书院始祖祝东山画像,内设有名人书画作品展、祝东山史迹陈列室及茶室等。

寻访小贴士

江郎书院座落在江郎山景区内。附近景点:“江南毛氏祖居地”清漾村(约10公里);“机关算尽”戴笠老家(约20公里);“文化飞地”廿八都古镇(约30公里);“北纬30度奇迹”浮盖堆石洞群(约35公里);“中国村歌发祥地”大陈古村(约40公里)。

本节目与浙江省社科联、江干区委宣传部合作,并在浙江省社科联和江干区社科联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shanzx.com/jsys/10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